第一百零七章 人菜瘾头大(2 / 4)

加入书签

p;   吕川卞的意思是:“唐玄宗自己差点把江山折腾没了,不能归罪于贤相姚、宋二人。”

    老实说,赵俣也是这么认为的。

    功是功,过是过,说蔡京是奸臣,也没问题,毕竟他向赵佶提出过“丰亨豫大”的治国理念,虽说源自于他对他对《易经》丰富哲理的认知,也反映出他对理想政治的思索与憧憬,但也有纵容赵佶享乐的嫌疑,他早年也确实帮赵佶买过花石纲,这都能算是奸臣的行为。

    但话又说回来,否认蔡京的能力和功劳就有点自欺欺人了,至少是有点不知道这段历史。

    而且,赵俣还是原来的观点,一个人能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肯定不是一般人。

    而像蔡京这样,能一个人独自当了十七年宰相,绝对是有过人的地方。

    赵俣相信,像蔡京这么有过人能力的人,用好了,绝对大有可为。

    所以,满朝文武猜得没错,赵俣把蔡京提拔起来,为得就是,在章惇不行了的时候,用蔡京来取代章惇当宰相。

    至于蔡京喜欢奢华,赵俣觉得,只要自己不学赵佶穷奢极欲,而且始终致力于反腐倡廉,蔡京,也包括别的大臣,最多也就像寇准那样,不会太过贪婪。

    总之,不论别人怎么评价蔡京,但作为取代赵佶的皇帝,赵俣对蔡京很放心。

    与蔡京相比,真正让赵俣不太放心的是赵挺之。

    赵俣真怕,赵挺之志大才疏,把钱法改革给搞砸了。

    所以,决定让赵挺之代替蔡京进行钱法改革了之后,赵俣把赵挺之留在最后,还特意留出了不少时间跟赵挺之谈货币改革的事。

    叶诗韵给赵俣分析总结过,这个时代的货币存在着诸多乱象:

    货币种类繁多,铜钱、铁钱、交子、会子等并行,导致市场混乱;纸币(如交子、会子)过度发行,引发通货膨胀;私铸钱币现象严重,劣币泛滥;货币政策僵化,未能灵活应对经济变化;货币流通不畅,影响商业活动;货币贬值导致财政收入减少;货币管理腐败频发,影响朝廷信誉;金融工具单一,难以满足经济需求;货币波动导致物价不稳,影响民生;还有,对外贸易中货币兑换不便,影响国际贸易等等……

    这已经到了必须改革的地步。

    而蔡京是好用,也有能力,但蔡京的问题也很明显,那就是,蔡京只顾眼前不顾长远的经济发展。

    历史上,在蔡京的主持下,北宋王朝过早地消耗了民力,也激化了社会矛盾,尤其是蔡京主持的经济改革的成果并未转化为社会发展的动力,反而刺激了赵佶君臣等统治阶层的腐败,这才加速了北宋王朝的衰败。

    当然,这也要归咎于赵佶,是赵佶穷奢极欲、好大喜功,逼着蔡京快点赚钱,蔡京为了保住手上的权力,实现他的政治抱负,他才不得不拼命地给赵佶搞钱,以供赵佶挥霍。

    还有,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赵佶喜欢奢华,他手下的大臣,各个学他,一个比一个贪婪,各个的园林修得美轮美奂,以至于花石纲大行其道,贪腐横行。

    赵俣肯定不会走赵佶的老路,自不必多说。

    同时,赵俣也得防一手蔡京只顾眼前不顾长远的经济改革,避免过早地消耗民力,否则,没准兜兜转转,赵宋王朝就又会走回历史上的老路。

    也正是因为出于这样的考虑,赵俣才选了相对保守的赵挺之来对钱法进行改革。

    赵挺之显然是有备而来。

    在赵俣询问他钱法的改革方向时,他立即就给出来了他的策略,也就是:

    统一货币体系,减少货币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