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出游(开封篇次篇)(2 / 3)

加入书签

曾做过开封府府尹或开封府府牧,所以有人说开封府藏龙卧虎之地。

明礼院坐落在开封府的东北角,是开封府的科举教育文化区。院内的建筑是“拱奎楼”,它的一层大厅是北宋科举时的解试考场。

其后的小楼,叫“桂籍堂”,它是每次科举之后,开封府把本府中举的考生重新造册,在孔子像前隆重举行“入桂籍”典礼,尔后就把名册珍藏在这里的地方。

由于北宋时道教被尊为国教,所以在开封府中建有一座有关道教的天庆观。走进庭院,会看到一个巨大的太极八卦台以及道教主题建筑——三清殿。

开封府校场的主题建筑“英武楼”是开封府的演武迎宾场所和宋朝科举时武举考试的场所。

开封府的西南角是刑狱文化区,也称“府司西狱”。设有狱神庙、囚车、狱神皋陶,并形象地展现了宋代刑罚的一些场面。

布置有精美的日晷、高表、漏壶和巨大的报时钟、报时鼓,不仅再现了北宋开封府利用这些仪器计日报时的历史,也生动地反映了北宋“重文抑武”政策的影响。

天庆观景区建有一座豪华的道观。在三清殿和佑圣殿、福佑殿中,分别绘有表现北宋崇奉道教的巨幅故事壁画,整个庭院是一个巨大的太极八卦台,反映了当时繁荣的道教文化。

梅花堂由齐民堂,东西配殿所组成。在这里可以了解到“包公倒最坐南衙”、“包待制智勘灰阑记”等演义故事。景区内还有包公倒坐南衙办案时的蜡像等。

府司西狱景区设有典狱房、狱神庙、死牢、男女牢房等景观,按北宋时期的状况,分别布置有雕塑、刑具以及各种反映当时狱政、狱务实际情况的场景,是宋代刑狱文化的一个缩影。

正厅院由鸣冤鼓,戒石,大堂所组成。大堂是历代府尹开堂审案的地方,大堂前立有戒石,上面有太宗皇帝的戒石铭。在这里可以亲身体会到包公断案时的情景。

校场区开封府举行重大节庆活动的场所。设有英武楼、军械库、马厩、演武场、大照壁等景观。每天上午和下午,这里都有精彩的“包公宴请各国使臣”文艺表演。

开封府的帝王文化区在潜龙殿内供奉有宋太宗、宋钦宗、宋真宗三位皇帝,并且有“雪夜访赵普”和潜龙井等离奇的故事。

明礼院是教育科举景区是北宋时举子进行科举解试和临时性讲学、集会的场所。院内奉有魁星并且每天有“榜前捉婿”的节目定时在此演出。

清心楼是北宋历代府尹的文化区。 清心楼原是观察整个京城火情的了望台,为避风雨,且要美观,就建成了楼阁式。通高32米。清心楼的名字来自包公的言志诗“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开封府题名记碑记载了二百余名开封府府尹的任职情况。其中,宋太宗、宋真宗、宋钦宗三位皇帝都曾潜龙在此,先后有寇准、包拯、欧阳修、范仲淹、苏轼、司马光、苏颂、蔡襄、宗泽等一大批杰出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在此任职。

在开封府,除了能够看到大批珍贵史料、轶事和陈展外,还能够看到精彩纷呈的“开衙仪式”、“包公断案”、“榜前捉婿”、“演武场迎宾表演”、宋式舞蹈“荷韵”等丰富多彩的表演活动,真切地体会到“游开封府,品味大宋文化;拜包龙图,领略人间正气”。

另有《开衙迎宾》、《包公怒斩陈世美》、《太极功夫》、《榜前捉婿》、《演武场迎宾》等多场极具特色的宋代官府判案。

开封府举办清明颁新火大典,再现了包拯偕属官、众衙役亲自执燧取火,向京城内外10厢128坊的百姓、藩国朝贡使臣、外国贡使颁布新火这一习俗。开封清明文化节期间,开封府还举办了“留春”送福、投觳有礼、开封府清明手绘风筝活动、宋式拔河等特色宋代民俗文化活动,并参与了来趣宋朝踏春大巡游活动,与市民和游客进行亲密互动,再现宋代风情。

鲤鱼焙面:开封传统名菜,它是由“糖醋熘鱼”和“焙面”两道名菜配制而成。其特点是色泽枣红,软嫩鲜香;焙面细如发丝,蓬松酥脆。

套四宝其色泽光亮,醇香扑鼻,不肥不腻,清爽可口,回味绵长。

开封盛产花生,以花生为原料制作的花生糕,独具地方特色,久负盛名。

桶子鸡形体丰满,造型独特,色泽金黄,肥而不腻,嫩而香脆。

杏仁茶是由宫廷传入民间的一种风味小吃。它选用精制杏仁粉为主料,用龙凤铜制大壶烧制的沸水冲制,配以杏仁,花生,芝麻,玫瑰,桂花,葡萄干,枸杞子,樱桃,白糖等十余种佐料。色泽艳丽,香味纯正,是滋补益寿的佳品。

开封小笼包子历史悠久。风味独特,是开封着名食品之一。其特点是:外形美观,小巧玲珑,皮薄馅多,灌汤流油,味道鲜美,清香利口。

历史上的名人志士不胜枚举。

晋王即宋太宗赵光义,建隆二年七月任开封府尹,至开宝十年十月登基后离任,主政天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