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周师,也抽空指点一下我。(6k二合一)(2 / 5)

加入书签

一直念念不忘。

一排十个灶,同时开火炒菜。

孔派一众三代弟子,皆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领,力求在祖师爷的老家,展现出孔派的风采。

十一点半,一道道菜陆续装盘出锅,前后时间相差不到三分钟。

都是经验老道的厨师,对时间的把控还是相当有水准的。

十个菜摆上桌,红烧黄辣丁、东坡肉、溜鸭肝、樟茶肥鸭、生爆盐煎肉……都是孔派的经典菜式,今天用了同一套瓷白的碗盘,每一道菜的摆盘都相当用心。

其中周砚做的雪花鸡淖成了万花丛中一点红,雪白无暇,点缀着些许的火腿碎。

许运良做的干烧岩鲤也是相当亮眼,煎的两面金黄的岩鲤面上盖满了芽菜末,点缀着葱段和泡椒,香气扑鼻。

摄像师上前,对着桌上的菜来了一张合照,又按照钱思远的要求给每一道菜都拍了单独的照片。

有钱就是好,根本不在乎一张底片要多少钱。

“来,老辈子些先来尝尝菜。”孔庆峰邀请孔家三位长者落座,都是六七十岁的老人,周砚师爷那辈的孔家族老。

落座的还有钱思远、记者沈少华,孔大爷的大弟子许运良,孔二爷的大弟子孔国栋,以及罗汉、钟勇、王勉几位年纪大些的徒弟,刚好凑一桌满。

其他人就在边上瞧着。

这不算正餐,算孔派传承检阅。

和上回相比,这次的菜品更丰富,也更上档次。

孔庆峰开口道:“孔派从我师父这代算起,如今已经传到第四代,师父只收了怀风和我、庆杰三个徒弟,如今只剩下我一个老东西,那我来说两句。

二十六年前,师兄放弃家传,开班授课,广收弟子,让原本小门小派的孔派,有了如今的影响力。

如今孔派三代弟子已经成为了各大小饭店的顶梁柱,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百忙之中,能够抽空来到临江,参加这场答谢宴,为思远和各位父老乡亲展露一手孔派厨艺,我很欣慰也很高兴。

特别是运良,蓉城餐厅业务繁忙,假非常难请,昨天晚上回来,今天下午又要赶回去,相当折腾。

而孔派四代弟子之中,以周砚为代表,也是一派欣欣向荣之态。年轻人有干劲,也有头脑,敢想敢干,比我们这些老古董要聪明活泛不少。

孔派代代相传,在不停地学习进步,适应时代做出改变和创新。

客套的话我就不多说了,大家动筷嘛,边吃边聊,菜冷了就不对味了。”

沈少华的钢笔在纸上刷刷记录着,他越发觉得今天这趟来的非常值,孔派可以深入挖掘的点还挺多的,可写性非常强。

周砚在旁边站着,目光所过之处,一道道菜的鉴定结果随之跳出:

【一道相当不错的红烧黄辣丁】、【一道相当不错的东坡肉】、【一道相当不错的樟茶肥鸭】、【一道极其不错的生爆盐煎肉】……

【一道极其不错的干烧岩鲤】!

周砚的目光在那干烧岩鲤上顿住,这是许师伯做的。

野生岩鲤周砚还真没吃过。

原因无他,野生岩鲤成功把自己混进了保护动物的圈子,从此脱离普通人的餐桌。

至于养殖的岩鲤,周砚在山城吃过一回,不过是做的清蒸岩鲤,口感还算细嫩,但没他想象中那么鲜美。

古话说得好,一鳊二岩三清波,主打一个鲜美。

许师伯今天烧的这个干烧岩鲤,用的肯定是野生岩鲤。

在这个熊瞎子还能上餐桌的年代,野生岩鲤不算稀奇。

不愧是大师兄,在一众三代弟子当中,临场发挥堪称第一。

可别小瞧了【极其不错】这个评价,这是已经接近完美的存在。

和完美相比,往往也就是细节上的细微差距,一般食客已经很难品味出差距来。

罗汉师叔的生爆盐煎肉也炒的极好,同样拿到了【极其不错】的评价。

其他师叔伯的【相当不错】评价,基本符合二级厨师水平,如果是熟悉的锅灶,或许还会发挥的更好一些。

他师父的水平在二级厨师中应该算高的,接近一级水准。

从这也能略微窥探厨师等级之分。

能在蓉城餐厅立足的许师伯,水平确实稳压今日到场的其他师叔伯一头。

周砚猜测他可能还有一两道能达到【完美】评价的拿手菜。

他估计,特级厨师除了有着极其扎实的基本功之外,应该还有好几道能够达到【完美】评价的拿手菜,且能够在等级考试中发挥出来。

至于那份亮眼的【完美的雪花鸡淖】,周砚选择忽略。

没办法,他属于bug。

暂时不能以此来评判。

无法报名,可能会成为他未来一段时间的痛。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