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要么改变历史,要么被历史碾压【求追读】(2 / 3)
> 一直以来,苏君给圈内人留下的印象都是精明强干、做事狠辣,现在这种平静如水的样子张艺谋都没看到过。
固有的印象被打破,张艺谋也不知道是苏君本来如此,那层狡诈精明的外皮只不过是为了在娱乐圈站稳脚跟的伪装而已。
还是说现在的苏君就是在伪装,所表现出来的豁达就是昙花一现。
“我都有点儿搞不懂,到底哪个才是真实的你了。”
张艺谋摇摇头,沟阂纵横的脸上浮现一抹苦笑,他果然只会拍电影,看不懂这复杂的人心人性。
“那个都无所谓是,反正都是我。”
“我们能做的、该做的都做了,剩下的就看历史该如何抉择了。”
“从此刻开始,我们静待结果就好,要么改变历史,要么被历史碾压而过,不必忧心太多。”
端坐在椅子上的苏君轻笑一声,语气异常平静,没有任何紧张之色,他就是这样一个人。
事情越大越平静,毕竟慌乱无用。
“为什么不是创造历史?改变历史是不是有问题?”
刘亦妃疑惑的声音响起,让苏君一秒破功,他就想好好装个逼,结果碰到一堆拆台的家伙。
“坐好,颁奖典礼马上开始了。”
伸手将刘亦妃的脑袋按回去,苏君多了一些恼羞成怒的感觉,让刘亦妃不满的撇了撇嘴,她还是看不懂苏君时常出现的各种操作。
或者说,应该被称为骚操作更为具体。
戛纳电影节的颁奖典礼还算简便,没有像奥斯卡那样充满了各种商业元素,也算是文艺殿堂最后的尊严了。
颁奖典礼最先关注到的一种关注单元,唯一一个奖项,一种关注大奖颁给了《白色上帝》,是一部匈牙利的片子,具有着浓浓的宗教色彩。
这部片子他们都去看过,张艺谋认可导演科内尔·蒙德鲁措的拍摄手法,但对其内容持保留意见。
之后的最佳短片金棕榈奖给了哥伦比亚的《雷帝》,导演是个新人,同时也是一个在国际影坛上昙花一现的导演。
说实话,没有几个大导演是从拍摄短片开始,一步一步走上影坛顶峰。
有本事的人在哪里都能发光发亮,艺术创作没有太多经验和资历积累可言,感觉到了自然一通百通。
接下来就是一堆小奖,中间还穿插了一堆冷笑话,反正苏君是欣赏不来。
距离金棕榈颁发还要一段时间,苏君索性休息一下,反正《寄生虫》不太可能拿到其他小奖。
今年的戛纳没有片子能和《寄生虫》相提并论,但差上一些的有很多,组委会和评审团也要搞平衡那一套。
都是人情世故,在哪里都一样。
“你那么紧张干什么?放松点,距离金棕榈颁奖还早着呢。”
苏君低声安慰一句,伸手握住刘亦妃有些发白的小手,上面青筋暴露,能感觉到她现在很紧张。
“不是金棕榈。”
突然感知到温热气息靠近的刘亦妃僵了一瞬,偷感十足的看了一眼四周之后,才低声开口。
“你说我有多大几率拿到影后?我感觉我在《寄生虫》里的表现非常好。”
刘亦妃的声音中满是忐忑,一双杏眼对上苏君的眼睛,里面都是渴望和不安,她对证明自己的虔诚远超其余人想象。
“花瓶”这两个字初听是赞美,听多了就是讽刺,刘亦妃现在已经快三十岁了,她不想在三十岁生日到来之前,头上一直顶着这种名号。
别看她还有三年才满三十岁,但她已经出道十多年了,是圈内的前辈之一了,可身上含金量最大的只有百花奖影后。
不是说她贪得无厌,而是百花影后距离真正的大奖还有巨大差距。
“这次肯定是没戏了,《寄生虫》主打的是一个平衡,角色大将几乎不可能。”
“如果真想试一试的话,国内的金鸡和金马都可以冲刺。”
苏君认真思考片刻,他能体会到刘亦妃的感觉,没有不正经的言论,要论对奖项的追求,刘亦妃从来都排在最顶级的一批。
被各种奖项遛来遛去,还能不改初心,这一点已经是很多人无法做到的了。
就圈里那些女演员,有几个是真的对演技无比虔诚?不过是想通过奖项提高自己的名气和商业价值罢了。
要是让她们和刘亦妃对调位置,都能做到赚钱如呼吸一般简单,她们还会对奖项孜孜以求吗?
说白了,都是为了赚钱而已。
华夏历史上下五千年,真正能做到视金钱如粪土,将理想和追求视作一生准绳的又有几个,连圣人都不一定能做到,更别提现在的人了。
“是吗?”
“那好吧。”
刘亦妃叹了口气,整个人软软的向后靠去,她自己也知道所谓影后就是妄想。
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