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炸弹——炸了!(1 / 3)
自从特效组长发言结束后,苏君就接过了会议的主持权。
2012年还没有“高武”的具体概念,导致剧组的大部分人都分不清“武侠”和“武侠”的具体区别。
在苏君看来,《全球高武》才是真正对“高武”概念的一个全方位阐述。
距离《全球高武》的面世还有非常长的一段时间,苏君需要在《大唐剑圣:裴旻》这部电影中为所有人建立一个特点鲜明的高武世界。
大概的设定之前都说过,苏君没有重复一次的必要。
在填充“高武”这个概念的过程中,苏君借鉴了《大奉打更人》和《神话版三国》中的一些设定,但没有全部的生搬硬套,他将两种体系中的优点、适合电影展现规则的设定结合起来,做了一版高武世界的全新设定。
《大奉打更人》中武夫体系就是苏君用的框架。
十品之上不再是超品,而是符合古代社会背景的五仙体系,同时将剑气这种传播范围最广的力量展现方式加入其中,并且要作为最重要的一种特效手段。
至于《神话版三国》,苏君从其中提取了他记忆最为深刻的一个设定。
士兵内气相连、形成兵团军魂、制造出大规模洗地aoe伤害,补全了《大奉打更人》中没有大兵团作战的体系设定。
大唐是一个军功至上的朝代,大规模作战肯定存在,裴旻就曾在北方当过一段时间的军队高级指挥官,所以想要拍好故事就要做好拍摄军团作战大场面的准备,这一点是他们绕不过的。
苏君说了将近一个小时,一个全新概念的完善需要大量时间,他能做的只不过是简单说明一下。
在苏君讲述的时候,整个会议室不断响起笔尖摩擦纸张发出的“沙沙”声。
没办法,“高武”的概念太新了。
坐在苏君旁边的张艺谋之前同样不了解武侠和高武的区别,他听了很长时间,终于是听出了一点门道。
苏君大规模填充概念就是为了后面重视特效做铺垫,用高武世界的宏大世界观来堵所有人的嘴。
剧组的规模会越来越大,苏君不可能时时刻刻在剧组盯着,张艺谋需要操心拍摄问题,没时间给其他不理解特效比重如此大的人做思想工作。
所以苏君需要在根子上,一点一点将这些人的意识掰过来。
随着时代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人们适应了快节奏的生活,剧情片的市场会被逐渐压缩,特效和剧情并重的片子才是真正的主流市场。
苏君一直在将金乌影业向这个方向上发展。
《四大名捕》是尝试,《诛仙》是主推,《大唐剑圣:裴旻》和《盗墓笔记》就是巅峰。
以后,这类片子会越来越多。
金乌影业要是不在侧重特效这条道路上走稳,早晚也会被未来的影视寒冬所影响,走上一条和其他制片公司一样的衰落之路。
苏君一直说到口干舌燥才停了下来。
和旁边的张艺谋对视一眼,得到对方的肯定才继续说下去,苏君在概念和思路上绝对没问题,整个编剧圈都没有比他更强的,但在电影内容的把握上,苏君肯定没有张艺谋经验丰富。
“总的来说,剧组在特效投入方面不会缩减,甚至会根据具体情况的发展增加投入力度。”
“特效的事情暂时放一放,有问题的人可以私下里找我聊。”
“当然,需要先跟我助理预约。”
说到最后,苏君活跃了一下气氛,这些人都是大老爷们,笑点都比较低,立刻笑了出来。
等到笑声落下后,示意他们接着话题继续讨论。
有了财务和特效的打样,其他人的手脚一下子放开了,结果就是苏君和张艺谋正式上任居委会大妈,不断协调各个小组之间的争端。
“编剧不能修改一下剧本吗?根据我们的了解,唐朝时各个游牧民族南下劫掠多集中于秋季,因此时草原水草丰美,牲畜膘肥体健,游牧部落物资充足、战力较强,且中原正值秋收,粮食等物产丰富便于掠夺。”
“根据历史依据来看,剧本中契丹和龙华军在河北地区的交战是发生在冬季,和史实、逻辑完全不符,我建议改到秋季或夏季。”
“如此一来的话,不仅能让我们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大大减少,还能拍出一部更符合逻辑的电影。”
场务和道具组一起对编剧组发难,他们的准备非常丰富,各种史实证据十分扎实,让所有人都对他们高看一眼。
编剧组的组长看了一眼苏君,他第一次被一堆大老粗指着鼻子说不专业,完全忍不了一点。
发现苏君没有阻止的打算后,编剧组的人开始正式回击。
“主角和契丹的这场战斗不可能进行更改,游牧民族冬天不会南下劫掠这是常规世界观下的行为模式,不是高武世界下的行为模式。”
“这场战斗的参与者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