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老王姨的补胎摊,成光中转站了?(2 / 2)
姨喝茶。
“王姨,您在这儿三十年,免费帮了那么多人,图个啥呢?”他看似随意地问道。
王姨呷了口热茶,笑了,眼角的皱纹舒展开来,像一朵饱经风霜的菊花。
“我爹当年是厂里的劳模,技术大拿。他总跟我说,‘手艺人,亮的是手里的活儿,不是口袋里的钱’。”她看着自己布满老茧和裂口的双手,眼神里满是自豪与安宁,“我这摊子,补的不是胎,是心安。每天看着那些孩子高高兴兴去上学,老人家平平安安回到家,我这心里头啊,就踏实。”
话音刚落,一件让楚牧之永生难忘的景象出现了。
一直被王姨挂在修车摊角落,当夜灯用的那盏旧马灯,在无人触碰的情况下,“呼”地一下,自行燃起了一团金色的火焰。
火焰没有温度,却明亮异常。
火苗之中,一幕模糊的画面缓缓浮现:那是一个暴雪纷飞的冬夜,一个穿着厚重工装的男人,正顶着风雪,为一个抛锚在路边的三轮车修补链条。
车上,一位母亲紧紧抱着怀里的孩子,焦急地望着。
男人的手早已冻得通红开裂,但他手上的动作没有丝毫停顿,直到链条“咔哒”一声完美接合。
那男人的眉眼,和年轻时的王姨有七分相似。
楚牧之的心头仿佛被重锤猛击——原来如此!
光脉认可的,不是做了多少“好事”这种可以量化的事迹,而是这种代代相传,源自内心的“心安”!
是这份不求回报,只为踏实的匠人之心!
这才是真正的“密钥”!
次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照进老旧的巷弄,更为震撼的异象降临了。
修车摊周围,那些被居民丢弃多年、锈迹斑斑的废弃自行车,竟自己动了起来。
五辆车的残骸,像是被无形的巧手操控,零件自行分解,又在空中飞舞、重组。
车架断裂处,无数道璀璨的金线如蛛网般蔓延,将它们完美地“缝合”在一起。
原本干瘪破裂的轮胎,被一种半透明的、流淌着光芒的胶质所替代。
前后不过几分钟,五辆崭新的、造型奇特的光能自行车,安静地停在了王姨的摊位前,宛如一排等待检阅的士兵。
王姨走出家门,看到这一幕,彻底愣住了。
她颤抖着伸出手,轻轻触碰了其中一辆车的车把。
那辆车仿佛感受到了她的触摸,车头灯骤然亮起,在地面上投射出一行由光芒组成的温暖小字:
“您修过的,我们都记得。”
千里之外,苏晚晴的监测屏幕上,五个全新的、高能级的移动光节点瞬间生成。
她看着屏幕上跳动的参数,声音里充满了震撼与不可思议:“它……它在复制‘记忆灯’的逻辑……但这一次的载体,不再是特定的灯具,而变成了任何‘被善待过的物件’。”
楚牧之站在巷口,望着那列队整齐、闪耀着温润光芒的自行车,轻声说道:“原来光,早就住在了这条巷子里,只是我们一直没有看见。”
他的话音未落,手腕上的通讯器突然急促地震动起来。
是苏晚晴。她的声音不再是惊叹,而是前所未有的凝重与急切。
“牧之,我刚刚交叉比对了全市的物质能量反应和市政的物品仓储记录,发现了一个极其可怕的巧合。”
楚牧之心中一凛:“什么巧合?”
“光脉对‘被善待的物件’的逻辑响应,似乎存在一个阈值。一个手艺人三十年的心血,能唤醒五辆废车。”苏晚晴的声音微微发颤,“那么……如果有一个地方,集中存放了成千上万件服务了这座城市几十年,被无数人使用和依赖,最终却被集体抛弃的东西呢?”
楚牧之的呼吸停顿了:“你的意思是?”
“我找到了这样一个地方。”苏晚晴发来一个坐标,那是一个位于城市远郊的巨大仓储区。
“问题不在于那些东西被善待过,而在于它们现在的状态。它们承载了几十年的公共记忆和情感,却被统一贴上了标签,一个冰冷的,充满了终结意味的标签。”
“什么标签?”
苏晚晴一字一顿地说道:“判废处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