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谁在接住那束光(2 / 2)

加入书签

火,持续不断。

巷子里某个角落传来一声压抑的惊呼,随即又被黑暗吞没。

楚牧之在二楼的窗后,将这一切尽收眼底。

他的手指紧紧攥着窗帘,指节泛白,但他终究还是听了苏晚晴的话,一步未动。

他知道,这个刚刚诞生的、脆弱的连接,不容许任何外人打扰。

从那天起,林知夏的生活多了一项奇怪的功课。

她开始记录巷子里每一盏灯的亮灭规律,甚至用不同颜色的笔,在自制的巷子地图上,画出它们光晕的强弱变化。

她的记录本上,写满了奇怪的对应关系:三号楼的夫妻吵架时,他们门前的灯光会变得冰冷惨白;五号楼的老人过生日,儿孙满堂,那晚他家的灯就格外温暖,带着一圈橘黄色的光晕。

她还发现,小黑每天傍晚的巡逻路线,精准地踩在了每一盏恢复光亮的灯下,不多不少,正好串联起整个巷子的光网。

林知夏在地图上用红笔圈出这些位置,标注上三个字:“光脉节点”。

直到一个暴雨倾盆的夜晚,巷口一盏老灯被狂风吹得连根晃动,最终“砰”地一声倒在积水里。

林知夏几乎是立刻就冲进了雨幕中。

她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沉重的灯柱扶起,重新靠在墙上。

在搬动过程中,她粗糙的金属边缘划破了手掌,鲜血顺着雨水,渗进了灯座的锈缝里。

她没在意,确认灯不会再倒下后,就跑回了家。

第二天雨过天晴,当那盏灯重新亮起时,它的光晕中,竟泛着一圈若有若无的、温柔的粉红色,像是被什么东西悄悄染了色。

楚牧之终于等不下去了。

他在巷口拦住了下班回家的林知夏。

“你……是不是感觉到了什么?”他问得有些突兀,声音因为长久的沉默而显得干涩。

林知夏扶了扶鼻梁上的眼镜,镜片后的眼睛清澈而平静。

她看着楚牧之,没有丝毫惊讶,仿佛早就料到会有这次对话。

“我不知道它是什么,”她轻声说,“但我知道,它有生命,有情绪。它怕黑,怕孤独,更怕……被当成一个没有感情的工具。”

她顿了顿,像是在回忆什么,脸上露出一丝温暖的笑意。

“昨晚,我做了个梦。梦见一个很慈祥的老太太,坐在一盏灯下笑着织毛衣。她对我说,‘灯和人一样,要人疼,别怕麻烦’。”

轰的一声,楚牧之感觉自己的整个脑子都炸开了。

灯要人疼,别怕麻烦。

这句话,是奶奶生前最常挂在嘴边的话。

小时候他嫌家里的老灯不够亮,闹着要换新的,奶奶就是这么一边抚摸着灯罩,一边对他说的。

他猛地回头,望向自家二楼的窗台。

那束曾经只为他而亮的光,不知何时,已经彻底移开了位置。

它不再留恋地徘徊,而是化作一束凝实而温暖的光柱,穿过大半个巷子,静静地笼罩在林知夏的肩头。

小黑不知何时已蹲在她脚边,尾巴上不知从哪儿弄来半截红绳,正轻轻地卷着她的裤脚,悠闲地摆动着。

楚牧之缓缓闭上眼睛,仿佛听见心底传来一声满足的轻叹。

原来,不是我留住了光。

是光,在漫长的沉寂之后,终于,挑中了下一个愿意为它“麻烦”的人。

然而,这份来之不易的平衡与宁静,注定不会长久。

就在楚牧之以为一切将以这种温暖的方式延续下去时,沉寂已久的社区微信群里,一条由社区张主任亲自发出的消息,伴随着一个鲜红的“通知”表情,弹了出来。

“各位邻居,有个好消息!关于咱们巷子里路灯老化、亮度不足、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街道已经批准了我们的‘亮化工程’申请!下周一,就会有专业的施工队进场,为我们统一更换最新、最亮的……”

消息戛然而止,却像一块巨石,狠狠砸进了楚牧之和林知夏刚刚建立的那个脆弱而温暖的光之世界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