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我家那盏灯,不走了(2 / 3)

加入书签

,溅起一片迷蒙的水雾。

伴随着一道撕裂天际的闪电,整片老城区“啪”的一声,陷入了彻底的黑暗。

电路跳闸了。

往年,每到这种时候,老城就像一座被世界遗忘的孤岛,漆黑,死寂,只有孩子们不安的哭声和大人慌张的摸索声。

但今天,一切都变了。

黑暗仅仅持续了三秒。

三秒后,东街的尽头,一盏灯悠然亮起。

不是刺眼的强光,而是一团萤火般柔和的微芒,安静地藏在被雨水冲刷的玻璃罩里。

紧接着,第二盏、第三盏……一盏接一盏的灯,像被唤醒的古老灵魂,沿着街道的脉络,依次点亮了整个老城区。

光芒连成一片温柔的星河,驱散了暴雨带来的恐慌。

孩子们没有哭闹,只是趴在窗前,好奇地看着这从未见过的景象。

大人们也不再慌张,有的点起蜡烛与户外的光芒相映成趣,有的则靠在门边,竟不自觉地轻声哼起了不知名的小调。

楚牧之站在自家屋檐下,雨水顺着瓦片流下,在他面前形成一道水帘。

透过水帘,他看见小黑如一道黑色的闪电,在雨幕中穿行。

它不再像过去那样传递信号,而是在每户亮着灯的门口短暂停留,尾巴轻盈地扫过地面,留下一道道与空中光网脉络完美吻合的湿润弧线。

它不是在传递信息,它是在“巡线”。

像一个忠诚的守夜人,巡视着自己的领地。

雨停后,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清新。

楚牧之从抽屉最深处,翻出了那张被烧得焦黑的日志残片。

他走到院门口的灯柱下,学着之前的样子,将残片轻轻贴在冰冷的金属上,期待着能再次看到那些熟悉的文字浮现。

然而,什么都没有发生。

光纹未现,文字也未现。

就在他以为一切只是巧合时,一股极轻微的震动,从灯柱内部,通过他的指尖,清晰地传递了过来。

那不是电流的嗡鸣,而是一种富有节奏的敲击。

咚、咚、咚……嗒——……咚、咚、咚……

三短,一长,三短。

是国际通用的求救信号。

更是……更是当年那个雨夜,他跪在手术室外,攥着父亲留下的头盔,在心中一遍遍默念“再亮一次、再亮一次”的节奏!

那一瞬间,楚牧之的眼眶猛地发热,一股滚烫的液体不受控制地涌出。

他终于明白了。

这光记得的,从来不是他想救奶奶的那个执念,而是那个绝望的雨夜里,他指尖滚烫、心如擂鼓、赌上一切也不肯放手的……“相信”。

是那份纯粹到极致的相信,点燃了第一簇火花。

小黑悄无声息地走到他脚边,用它毛茸茸的脑袋,轻轻顶了顶他颤抖的手心。

然后,它张开嘴,用最轻柔的力道,衔住了那页见证了一切的日志残片。

转身,纵身一跃,小黑矫健地跳上院墙的墙头,将那张纸片小心翼翼地塞进了一道砖石的缝隙里,最后,还用爪子从旁边拨来一片刚被雨水打落的梧桐叶,将它完美地覆盖起来。

做完这一切,它才回头看了楚牧之一眼,仿佛在说:过去了,都过去了。

深夜,楚牧之搬了张椅子坐在院中。

他没有再画灯,也没有再记录。

他只是安静地坐着,听着。

听院门那盏老灯平稳而有力的“呼吸”,听晚风拂过墙头带起的低语,听小黑蜷在窗台上发出的那声满足的呼噜。

忽然,院门处传来一声几不可闻的轻响。

没有风,更没有人来。

可那盏老旧的路灯,却毫无征兆地,缓缓亮起了柔和的光。

光芒不偏不倚地投射在地面上,照出了一道崭新的痕迹。

那竟是石桌上那半截红绳的影子,不知被何物以一个精巧的角度折射,在地上弯成了一个清晰的、饱满的心形。

“它现在,自己会挑家了。”

苏晚晴的声音从巷口传来,清冷中带着一丝释然。

她不知何时站在了那里,手里没有携带任何检测设备,只是静静地望着院中这奇迹般的一幕。

楚牧之没有回头,只是对着那片心形的光影,轻轻点了点头。

风再次吹过,墙缝中那株无人知晓的野草,似乎又长高了一寸。

一片凝结在叶尖的露珠,终于承受不住重量,滚落下来,无声地砸进湿润的泥土里。

像一颗刚刚苏醒的心跳,被郑重地,埋进了这片有情的大地。

这片光芒守护的家,此刻宁静得如同永恒。

然而,这光既有了意识,便有了自己的意志,它所选择的家,或许并不仅仅是这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