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回 闻道顿悟(1 / 3)
“此途,艰难至极,九死一生。”莫沉语气沉重,字字清晰,毫不掩饰其危险性,“在一遍遍压缩体内灵力时,念头也会突然增多;在外游历时,心境也会千变万化,而此时若是念头出差,则会走火附魔;当然不止是识海压力很大。在不断吸纳外界灵力,压缩体内法力时,磅礴的灵力如同万千利刃撕裂经脉,痛彻神魂……非意志绝强者,绝难承受。而且,通过正常打坐修炼压缩法力进阶的几率实在太低,但诸位想如体修那般,在斗法中进阶虽然难度不大,但是实在讲究机缘巧合。需要对手战力与自身大体相当,自身又在长时间的斗法中气血翻涌,经脉通畅。敌方若是高出自身实力太多,又会被击杀,谈何进阶?故而天道进阶的机会难得一遇。”
“然——”莫沉声音陡然扬起,带着一种斩钉截铁的决绝,“一旦由此法突破境界,其收获亦是无与伦比!法力至精至纯,无丝毫杂质后患,丹田气海之广阔远超同侪想象,神识随之暴涨蜕变,道基浑厚坚实,潜力无穷!”
莫沉并非一味褒扬天道筑基而贬低其余,而是以一种极为客观、辩证的角度,深入浅出地对比三者优劣与长远影响,并以一个精妙的比喻作结:“此三途,犹如登山观景。人道筑基,如同乘坐安稳的索道,快捷平稳,可轻松直达山腰,省却攀爬之苦,却也因此错过了沿途险峻风光与攀爬过程中的体悟锤炼,视野受限;地道筑基,如同行走在前人修缮完备、设有扶手的山道之上,步履相对平稳,可从容观赏两侧风景,根基较为扎实;而天道筑基,则如徒手攀爬万丈绝壁,处处险境,时时面临坠亡之危,然一旦登临绝顶,俯瞰群山小,其间所获之心志锤炼、对天地感悟之深,绝非前两者所能企及。”
莫沉最后强调:“选择何途,绝非盲目攀比,需深刻自省,量力而行,务必契合自身道心本性、机缘福报、天赋禀赋,世间万物,适合方为最好,无有绝对之高下。然,无论作何选择,务必明晰其长远之利弊影响,慎之又慎,方能不负大道之途,不负己身求索之心。”
接着,莫沉并未过多炫耀自身经历,而是简要分享了选择天道筑基的缘由,譬如秉承师门期许,且自身追求极致,过程中的凶险与煎熬,以及成功后的玄妙体会,譬如自身与天地灵气亲和度大增,洞察力入微见着,神识感知范围、精度与韧性产生质的飞跃。
莫沉言辞恳切朴实,毫无倨傲之色,唯有对大道追求的执着以及一份历经磨难后的坦然以及对后来者的真诚告诫。
整个得月台,陷入了长时间的、近乎凝固的寂静。落针可闻。
随后,如同积蓄已久的火山猛然爆发,议论声、惊叹声、恍然大悟的唏嘘声轰然响起!
许多炼气修士如梦初醒,激动得浑身颤抖,紧握双拳,他们第一次如此清晰地认识到,筑基过程竟然有这般外人不知的细节和门路。
不少筑基修士则面露极其复杂之色,莫沉这番系统、深刻、极具颠覆性的“筑基三论”,以其强大的理论高度、清晰的层次对比和真诚的分享态度,彻底震撼了全场。
莫沉关于“筑基三法”的阐述已近尾声,其言论如洪钟大吕,在数千修士心中掀起惊涛骇浪。
台下,一位身着洗得发白的灰色道袍、面容沧桑的中年修士,原本浑浊的双眼,在聆听过程中,渐渐绽放出前所未有的光芒。
认识他的人都知道,姚玄朴,已经进近九十了,卡在炼气九层已近一甲子,进阶筑基也几乎耗尽了他一辈子。他试过数十次冲击筑基,皆因控制不住筑基丹的药力,以及药力在丹田中乱串引起的心念分神而失败,早已心灰意冷,此次来听讲,不过是抱着一丝期待。
当莫沉清晰地道出“人道”、“地道”、“天道”之别,尤其是指出依赖丹药导致“丹毒残留”、“根基虚浮”之弊时,姚玄朴如遭雷击,过往一次次失败的景象历历在目,症结所在,豁然开朗!
而当莫沉谈及“天道筑基”虽险,却重在“自身感悟”、“坚定道心”时,那股对大道至纯的追求与描述,仿佛一道闪电,劈开了他心中积郁多年的迷雾。
“……未来金丹大道,坦途可期。此乃追求至高道境者,当仁不让之选!”莫沉最后的话语落下。
异变陡生!
姚玄朴周身气息猛然剧烈波动起来!他盘坐的身躯微微颤抖,脸上交织着极度激动、明悟和难以置信的神情。他体内那停滞多年、近乎枯竭的经脉,在这一刻,因莫沉话语点破迷津,引动了道心共鸣!
众人骇然发现,以姚玄朴为中心,得月台及紧邻的近水楼等区域的天地灵气,仿佛受到了某种无形力量的牵引,开始疯狂地向他汇聚而去!灵气形成肉眼可见的灵气漩涡,涌入他的天灵盖!
“灵……灵气灌体!”
“有人要筑基了!”
“是那个老修士!他卡在炼气九层几十年了!”
“天啊!就在此刻?因为听了莫前辈的讲道?”
惊呼声此起彼伏,所有人的目光瞬间从莫沉身上,转向了台下这突如其来的筑基现场!
这场面,比任何言语都更具说服力!莫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