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五回 谜面其十:丹心初萌何处生?(2 / 3)
情难却,莫沉便在那院中简陋的木桌旁坐下。饭食不过是粗粮淡饭,一碟咸菜,一碗不见油星的菜汤,但少年母子二人的感激之情却真挚无比,溢于言表。
席间,少年见莫沉毫无仙师的架子,平易近人,心中感激与崇敬交织,想起一桩旧事,觉得或许对仙师有用,便放下碗筷,恭敬地开口道:“仙师大人,您对我家恩同再造,小子身无长物,无以为报。忽然想起一桩小时候遇到的怪事,不知当讲不当讲,或许……或许对仙师您这样的高人,能有些许用处。”
莫沉神色平静,颔首道:“哦?我姑且听之。”
少年见莫沉有兴趣,精神一振,陷入回忆,语气也带上了几分神秘和儿时的惊惧:“大约是八年前,有一次跟着祖父去黑风岭深处采药。那地方又深又险,野兽多,还有毒瘴,平时除了我祖父那样经验丰富的老采药人,根本没人敢深入。那次,为了追一只皮毛很漂亮、据说很值钱的药貂,我跑岔了路,在一个叫鹰嘴崖的绝壁麻麻的藤蔓遮得严严实实,要不是追貂子钻进去,根本发现不了。”
他下意识地压低了声音,仿佛怕被什么听见:“我那时候小,不懂怕,好奇就钻了进去。那洞外面看着小,里面却挺深,越往里走越黑,也越冷,地上湿漉漉的。我摸着黑走到最里头,借着石缝里透进来的一点点光,看到……看到角落里居然坐着一个人!不,是一具干尸!穿着灰扑扑的衣服,样子很怪,不像咱们普通人穿的麻布或葛布,倒像是……像是某种很细滑的料子。那干尸样子虽然吓人,皮肉都干瘪贴在骨头上,但奇怪的是并没腐烂,就那么盘着腿坐在那里,好像睡着了一样。他身边的地上,放着一个会微微发亮的小袋子,还有一本破旧的书,那书更怪,材质不像纸,冰冰凉凉的,还有点透光,倒像是……像是薄薄的玉石片子?”
莫沉闻言,心中猛地一跳!干尸不腐、奇特服饰、发光的袋子、玉质书简……这分明是一位不知在此坐化了多少岁月的修士!其遗物很可能就是修士随身携带的储物袋和记录着功法秘术的玉简!这绝对是意料之外的大发现!
石大娘见莫沉不语,便出言打断道:“小石头啊,勿要信口开河,冲撞了仙师!”
“无妨,但说无妨,我只是想到了其他事。”莫沉说完,便转头看向石头,示意他继续。
少年继续道,脸上仍有余悸:“我当时吓坏了,魂都快没了,哪敢碰那些东西,连滚带爬就往回跑。只在洞口角落,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下,摸到了几块颜色暗淡但挺好看的石头,就顺手捡了跑出来。后来……后来家里越来越穷,娘又病重,实在没办法,我就把其中一块石头拿到镇上当铺当了,就是上次您看到的那块……其他的,我也不知道丢哪儿去了。”
莫沉强压下心中的激动与好奇,面色依旧保持着平静,详细询问道:“石头,你可还记得那鹰嘴崖具体在黑风岭的哪个方位?洞外除了藤蔓,还有何显着特征?另外,你祖父可曾说过,那黑风岭中,除了寻常猛兽,可还有其它不寻常的危险?”
少年努力回忆着,眉头紧皱:“方位……过了太久了,记不太清了,只模糊记得是在岭西那边,很深的山里,附近好像有棵长得歪歪扭扭的老松树。洞外全是荆棘和乱藤,真的很难找。至于危险……祖父在世时常说,岭子里有大虫和豹子,还有些地方有能毒死人的瘴气,所以千万不能乱跑。可惜……祖父前年就过世了。我爹为了给娘挣药钱,也去很远的地方做苦工了,现在……现在怕是没人能认得那么深的路了。”
得到如此重要的线索,莫沉岂能错过。一位坐化修士的洞府,意味着可能的传承、丹药、法器,对于任何修士都是难以抗拒的机缘。
于是,莫沉即对少年道:“石头,若让你再带我去一次那山洞,你可愿意?放心,有我在,必保你平安无虞。”
少年虽然对黑风岭深处心存畏惧,儿时的阴影仍在,但出于对莫沉通天本事的绝对信任和满腔的报恩之心,他只是稍一犹豫,便毅然重重点头:“愿意!仙师对我家恩重如山,别说带路,就是刀山火海,石头也愿意去!我带您去!”
事不宜迟,莫沉不再耽搁,用完农家饭后,莫沉拉起少年的手,体内灵力微吐,身形便如一片轻羽般御风而起,直冲云霄。
少年何曾经历过这等腾云驾雾的景象,吓得惊叫一声,紧紧闭上双眼,只觉脚下虚浮,耳边风声呼啸,云气从身旁急速掠过,心脏砰砰直跳。
莫沉分出一股柔和的灵力护住他周身,使其不受高空罡风侵袭和失重之感的影响。
按照少年指引的大致方向,莫沉将速度提升至筑基修士的常态,风驰电掣般向着西边的黑风岭而去。
下方连绵的山岭、蜿蜒的河流如画卷般飞速后退,三百里山路,对于凡人险阻重重,对于筑基之后的莫沉来说,不过小半时辰之功。
下方山岭连绵,古木参天,植被极其茂密,雾气缭绕,果然是一处人迹罕至、保持着原始风貌的险地。
莫沉神识如无形的潮水般向下铺开,细致地扫描着山林。很快便捕捉到了几股凶戾暴虐的气息。
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