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回 筑基初固,剑定乾坤(2 / 3)
与信息传递,但明确不参与具体朝堂行动,恪守江湖本分。
当莫沉出关,神完气足地出现在霍玉瓷面前时,霍玉瓷看着他沉稳如山、深不可测的气息,心中最后一丝不安终于落下。她知道,复仇与拨乱反正的时刻,到了。
翌日黎明前,天色未明。莫沉携霍玉瓷,化作一道清风,御风直扑泰安国京城。筑基期修士的速度远超凡俗想象,脚下山河飞速倒退,不过半日时间,巍峨的京城轮廓便已映入眼帘。
莫沉神识先行扫过,整个皇城的布局、守卫巡逻的规律、乃至金銮殿上逐渐汇聚的百官气息,皆了然于胸。他避开几处隐晦的阵法波动,不知是不是是赵无延聘请的炼气修士所设,悄无声息地掠至皇城正上空。
恰是上朝议事时分,文武百官皆在金銮殿。殿内,年幼的皇帝如同傀儡般端坐龙椅,国舅赵无延与禁军统领高烈则趾高气扬地立于御阶之下,把持朝政。
就在朝会伊始,赵无延正欲宣读所谓“诏书”之际——
“轰!”
一股庞大的威压骤然降临,殿顶琉璃瓦微微震颤,两道身影如天神般破开殿顶,缓缓降下!
正是莫沉与霍玉瓷!
“护驾!”高烈反应最快,厉声大喝,腰间长刀已然出鞘一半。殿内侍卫纷纷拔刀,气氛瞬间剑拔弩张。
百官骇然失色,抬头望去,只见莫沉青衣猎猎,周身灵气缭绕,目光如电扫视全场;霍玉瓷凤目含威,虽为女子,却有一股不容侵犯的皇家气度。
“赵无延!高烈!尔等乱臣贼子,篡权夺位,迫害忠良,软禁天子,罪该万死!”霍玉瓷声音清越,带着冰冷的杀意,响彻整个大殿。
赵无延脸色剧变,强自镇定:“霍玉瓷?你竟敢擅闯金銮殿?来人,给我拿下这妖女及其同党!”
然而,他话音未落,莫沉已然动手。
并指如剑,数道凝练无比的灵力剑罡激射而出,剑罡快如闪电,精准无比地绕过惊惶的百官,直取赵无延、高烈以及他们身旁的几名核心党羽!
“噗!噗!噗!”
血光迸现!赵无延等人连惨叫都未及发出,便被剑罡洞穿要害,当场毙命!尸体倒地,朝堂之上一片死寂,唯有浓重的血腥味弥漫开来。
“反了!反了!御林军!放箭!格杀勿论!”一名忠于赵无延的武将声嘶力竭地吼道,同时点燃了袖中的信号烟火。
霎时间,殿外脚步声如雷,大批顶盔贯甲的御林军涌入广场,弓弩手张弓搭箭,寒光闪闪的箭簇对准了殿内的莫沉和霍玉瓷。
莫沉眉头微蹙,眼中闪过一丝不耐,他一步踏出金銮殿殿门,面对如潮水般涌来的军队,毫无惧色。心念一动,一柄寒光四溢的上品灵器飞剑跃入手中。
莫沉将陈晋所授剑术意境与筑基期磅礴法力融为一体,飞剑轻吟,一道凝若实质,长达五丈的恐怖剑芒骤然爆发。
剑芒并非虚影,而是高度压缩的灵力实体,携斩断一切的气势,悍然劈向朝堂中央广场和阶梯!
“轰隆隆——!”
巨响震天,剑芒过处,坚硬的白玉地砖如同纸糊般被轻易切开半尺之深,碎石激射,烟尘弥漫。
一道深达半尺,宽约五尺,约一里长的巨大沟壑,瞬间出现在广场之上,将冲在前面的御林军与金銮殿强行隔开。沟壑边缘残留的凌厉剑意让靠近者肌肤刺痛,心生寒意。
这一剑,并非为了杀戮,而是绝对的震慑!
所有御林军士卒都被这宛如天威的一击吓破了胆,手脚发软,兵刃“叮当”坠地,看着莫沉的眼神充满了恐惧,如同仰望神明。那些原本还想顽抗的叛党官员,更是面如土色,瘫软在地,磕头如捣蒜。
绝对的实力面前,一切反抗都显得苍白可笑。
在莫沉冰冷目光的注视下,残余的叛党成员战战兢兢地交出了掌控的传国玉玺。
霍玉瓷在莫沉的护卫下,一步步走上御阶。她并未立刻坐上龙椅,而是先来到年幼的皇帝面前,柔声安抚受惊的太子。然后,她转身,面向鸦雀无声的满朝文武,目光扫过那些熟悉或陌生的面孔。
“国贼已诛!”她的声音清晰而有力,回荡在寂静的大殿,“本宫,静文公主霍玉瓷,今日奉先帝遗志,清君侧,正朝纲!”
她宣布,鉴于皇帝年幼,由她以静文长公主身份监国摄政,总揽朝政,待皇帝成年明事理后,即刻归政。同时,颁布敕令:褒奖忠良,严惩叛党元凶,赦免大部分被胁从者,迅速稳定京城局势,恢复秩序。
静文公主的安排有理有据,既避免了幼主临朝可能引发的动荡,也彰显了霍氏皇族延续法统的决心,更暗合了陈晋生前淡泊名利的理念。
一众老臣,无论是真心拥戴还是慑于莫沉之威,皆纷纷跪倒在地,山呼:“臣等谨遵长公主殿下懿旨!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见京城局势已初步掌控,霍玉瓷身边已有张文远、福王等忠臣辅佐,安全无虞,莫沉便知是自己离去之时了。
朝会散去,在偏殿中,莫沉向霍玉瓷辞行。
“师娘,京城之事已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