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9章 卖花姑娘(1 / 3)

加入书签

春深的姑射山像被老天爷打翻了胭脂盒,漫山的山桃花谢得正好,粉白花瓣簌簌落下来,积在平安村的田埂上,踩上去软乎乎的,像铺了层刚弹好的羊绒毯。风里裹着花粉的甜香,混着田垄里新翻泥土的腥气,一吸进肺里,连骨头缝都透着舒坦。

小零推着轮椅走在田埂上,轮椅轱辘碾过花瓣时没什么声响,只偶尔带下几片粉瓣,粘在黑色的橡胶轮上,又被风轻轻吹走。轮椅上坐着婆婆,藏青色的斜襟布衫洗得有些发白,领口却熨得平平整整,是小零前晚就熨好的。婆婆手里攥着个竹编的小篮子,里面装着刚从自家院子摘的樱桃,红得像小灯笼,时不时往嘴里丢一颗,嚼得咯吱响。

“念禾,慢点儿跑,别摔着!”婆婆忽然抬手朝前头喊,声音里带着点急,却没了往日的硬气,软乎乎的像裹了层棉花。她的胳膊抬得比上个月出院时高了不少,手腕也能灵活地转了——自从在县医院那半个月,小零白天守着喂饭、擦身,晚上就坐在病床边读合作社的趣事,谁家的百合卖了好价钱,谁家的媳妇跟着学做鲜花皂赚了第一笔钱,连张婶家的鸡下了双黄蛋都讲,婆婆的脸就一天天软下来,原本拧成疙瘩的眉头,慢慢舒展开了。

前头的念禾穿着件鹅黄色的小外套,是小静从省城实体店寄回来的,领口绣着朵小小的山桃花,风一吹,衣角飘起来,像只扑棱着翅膀的小黄鸟。他手里举着个网兜,正追着一只白蝴蝶跑,蝴蝶飞得不高,总在他头顶打转,逗得他咯咯笑,笑声脆生生的,像刚剥开的水果糖,甜得人心里发暖。听见奶奶喊,他停下来回头望,小脸蛋红扑扑的,鼻尖上还沾了点花粉,“奶奶,我不摔!我能抓住蝴蝶!”说完又攥着网兜往前跑,小皮鞋踩在花瓣上,留下一串小小的脚印。

轮椅刚推到大棚外的老杏树下,就听见远处传来汽车的引擎声。小零抬头望,看见一辆银灰色的小货车从村口拐进来,车斗里堆着鼓鼓囊囊的纸箱,车身上印着“姑射山花卉合作社”的蓝色字样,在阳光下很显眼。是小富回来了。

“妈,小零!”小富把车停在杏树旁,拉上手刹就跳下来,黑色的运动裤上沾了点尘土,显然是路上跑急了。他绕到车斗边,掀开盖在上面的帆布,露出里面码得整整齐齐的育苗盆,还有一摞新印刷的宣传册,封面上印着“姑射蓝”的效果图——嫩紫色的花苞衬着青绿色的叶子,旁边写着“四季可开·高原特色”。

“省城的实体店火了半年,邻市的分店上周刚装修好,小静说这周末就能试营业,我得把育苗盆先拉回来,下周‘姑射蓝’的小苗就能移盆了。”小富一边说,一边从副驾驶拎出个竹篮,竹篮上盖着块蓝布,掀开时,一股枣泥的甜香飘了出来——是县城老字号“王记糕点”的枣泥糕,油亮的糕体上撒着层白芝麻,看着就馋人。

“妈,您上回说想吃这个,我特意绕路去买的,还热乎着呢。”小富把竹篮递到婆婆手里,手指蹭了蹭竹篮的边缘,那是他前几年亲手编的,现在还能用。

婆婆接过竹篮,指尖碰到温热的糕体,眼角的皱纹一下子挤成了花,却还是习惯性地念叨:“又乱花钱,家里的槐花糕还没吃完呢,放久了该坏了。”嘴上这么说,手却已经掀开蓝布,捏了块最小的枣泥糕,递到跑过来的念禾嘴边。念禾张嘴咬住,甜腻的枣泥沾在嘴角,他也不管,嚼得满脸糖霜,像只偷吃东西的小松鼠。

婆婆看着孙子的模样,忍不住笑出了声,又转头对小零说:“中午我来做饭,给你们炖个鸡汤。你这阵子忙着大棚的事,肯定累坏了,补补身子。”

小零刚想推辞,就看见婆婆眼里的期待,那眼神不像以前那样带着审视,倒像个盼着被认可的孩子。她笑着点头:“好啊,那我帮您烧火。”

“不用不用,你去看看大棚里的‘姑射蓝’,我听小富说快冒花苞了?”婆婆摆了摆手,推着轮椅往自家院子的方向去,脚步虽慢,却走得稳当,“念禾,跟奶奶回家,咱们去拿鸡蛋!”

念禾应了声,蹦蹦跳跳地跟着婆婆走了,小零站在杏树下望着他们的背影,心里暖烘烘的。她想起去年这时候,婆婆还因为她想扩大大棚的事跟她置气,说女人家不该抛头露面,现在却主动要给她炖鸡汤——日子就像这山桃花,一开始看着满树都是刺,等开败了落下来,才发现全是软乎乎的温柔。

转身往大棚走,刚掀开塑料门帘,一股湿润的暖意就裹了上来,混着淡淡的花香。大棚里架着好几排育苗架,上面摆着密密麻麻的育苗盆,大部分盆里都冒出了嫩绿色的小苗,只有最里面的几排,小苗顶端顶着小小的花苞,是淡紫色的,在暖光灯下透着淡淡的光泽——这就是“姑射蓝”,大弟和农科院的李教授合作了一年的成果。

“姐!你来得正好!”大弟的声音从大棚深处传来,他穿着件白色的实验服,袖口卷到胳膊肘,脸上还沾了点泥土,手里拿着张检测报告,跑得满脸通红,“‘姑射蓝’的耐寒性达标了!李教授刚发过来的报告,零下五度都能活,冬天也能开花,以后咱们四季都有特色花卖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