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2章 ″偷汉子"的女人(2 / 4)

加入书签

上隐约露出的绷带,小声问:“你腿还没好,怎么还跑长途?就不能歇几天?”王五笑了笑,方向盘打了个弯,车子驶进平安村的土路,车轮压过石子发出“咯吱”声:“家里丫头要上学,学费、书本费都得花钱,歇不起啊。你也别总苦着自己,有啥难处就跟我说,能帮的我肯定帮。”

车子停在小芬家的院门口,院墙上的南瓜藤早就枯了,只剩下光秃秃的藤蔓挂在上面。小芬提着红薯下车,刚要道谢,王五忽然叫住她,从储物格里拿出个热水袋,布套是洗得发白的蓝色,还绣着个歪歪扭扭的小熊:“夜里冷,你灌点热水揣着,别冻着。这是我家丫头小时候用的,现在她长大了,用不上了。”小芬愣了愣,接过热水袋,触手是暖的,像揣了个小太阳。她没看见,王五在车里坐了很久,直到她屋里的灯亮起来,才从储物格里拿出块没剥糖纸的水果糖,放进嘴里——那是他特意给小芬留的,他记得上次送她回家时,她含着糖的样子,眼睛亮得像星星。

二媒婆办事效率高,没过几天就带着红帖上门了。她穿着件花棉袄,手里的红帖用红线系着,一进门就笑着嚷嚷:“老嫂子,小芬,我给你们带好消息来了!”红帖上写着男方的生辰八字,还有家庭情况:是邻村的老光棍,四十多岁,有两亩水田,为人老实,就是耳朵有点背,说话得大声点。婆婆拿着红帖,喜滋滋地凑到小芬面前:“你看看,这人家虽不富裕,但胜在老实,肯定不会欺负你。我打听了,他还会修农具,以后家里的锄头、镰刀坏了,都不用求人。”

小芬接过红帖,指尖捏着纸角,红纸上的墨字像是要渗进皮肤里。可她心里却没什么波澜,反而想起王五的橘子糖,想起他腿上的绷带,想起他给她的热水袋,那些细碎的温暖像种子一样,在她心里发了芽。“娘,我再想想。”她把红帖放在桌上,声音很轻,像怕惊着什么。婆婆愣了愣,脸上的笑容淡了点,却没再说什么,只是叹了口气:“也好,你慢慢想,不着急,婚姻大事不能马虎。”

从那以后,二媒婆又陆续带了几个红帖来。有镇上的裁缝,手艺好,能做各式各样的花衣裳,就是脾气有点倔,跟人说话总爱抬杠;有村里的兽医,心肠好,看谁家的鸡鸭病了都主动帮忙,就是家里穷,住的还是土坯房;还有个邻镇的木匠,人长得精神,手里的活也细,就是带着个五岁的孩子,孩子妈走得早,孩子一直跟着他过。小芬都没点头,不是嫌弃他们不好,是她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像少了点什么,直到看见王五时,那点空落落的感觉才会消失。

有一天,小芬去镇上买针线,路过货运站时,看见王五的卡车停在院子里。他正蹲在车边修轮胎,膝盖上的绷带换了新的,阳光照在他黝黑的脸上,汗珠顺着脸颊往下淌。小芬犹豫了一下,还是走了过去,从布包里拿出个东西——是她前几天连夜缝的护膝,用的是丈夫生前穿的旧棉袄里的棉絮,外面缝着浅蓝色的布,还在膝盖的位置多加了一层:“你腿不好,冬天冷,戴上这个能暖和点,也能护着膝盖。”

王五愣了愣,接过护膝,粗糙的手指摸过上面细密的针脚,眼眶忽然红了。他把护膝抱在怀里,声音有点哑:“我家丫头她娘走得早,我都好久没穿过有人给缝的东西了。”两人站在货运站的院子里,说了会儿话。小芬问他丫头学习好不好,王五说丫头很懂事,每次他跑长途,都会在家给他留盏灯,还会在桌上放一杯凉白开;王五问她家里的农活忙不忙,小芬说婆婆帮着她,秋收的玉米都卖了好价钱,还攒了点钱。说着说着,太阳就落了,把天边染成了橘红色,像小芬含在嘴里的水果糖。王五要送她回家,小芬没拒绝,坐进了副驾驶,车厢里的烟草味好像也没那么呛人了。

车子驶在乡间的小路上,夕阳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投在路边的田埂上,像黏在一起的两团暖光。小芬看着王五的侧脸,他开车时很专注,眉头微微皱着,嘴角却带着点笑意。她忽然觉得很踏实——这种踏实,和丈夫在时的感觉不一样,丈夫在时像靠得住的大山,而王五像暖烘烘的灶台,都能让她心里安稳。

可她没发现,不远处的老槐树下,有双眼睛正盯着他们。那是村里的张婶,最爱嚼舌根,谁家的鸡丢了、谁家的媳妇拌了嘴,经她的嘴一说,就能传遍整个村子。刚才她去镇上买盐,正好看见小芬给王五递布包,还坐进了王五的卡车,两人在车里说了半天话。张婶眯着眼睛,看着卡车远去的方向,嘴角勾起一抹冷笑,转身往村里走——她早就看小芬不顺眼了,觉得小芬年纪轻轻守寡,还总有人帮衬,不像自己,丈夫瘫在炕上,里里外外都得自己忙活,心里嫉妒得像长了草。

张婶的嘴比风还快,第二天一早,平安村就传遍了小芬和王五的闲话。有人站在村口的磨盘旁,压低声音说:“你知道不?小芬守不住寡,勾搭上王五了,昨天还坐王五的卡车回来呢!”有人在井边挑水时添油加醋:“我早就看他们不对劲,王五以前就总往小芬家跑,现在更是明目张胆了!”还有人故意在婆婆面前说:“老嫂子,你可得管管小芬,她拿着她男人的抚恤金,给王五买烟买酒,连给你买件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