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3章 三个小寡妇征婚记(26)(1 / 2)
十一月的平安村,宛如一幅淡墨的山水画,褪去了秋日五彩斑斓的盛装,却悄然增添了几分温馨的烟火气息。村口那棵饱经岁月沧桑的老槐树,如今已落尽了叶子,光秃秃的枝桠向天空伸展,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而在那纵横交错的枝桠间,几串红灯笼随风摇曳,那是翠红提前为月底即将到来的研学季精心挂上去的,给略显萧瑟的冬日增添了一抹喜庆的色彩。
竹编合作社里,温暖的阳光透过窗户的缝隙洒在地面上,形成一片片金色的光斑。翠仙正带领着村民们紧张而有序地赶制一批小竹篮。她的双手如灵动的舞者,熟练地操控着竹条,只见竹条在她手中上下翻飞,没一会儿,一个带着“平安”字样的精美篮底便呈现在眼前。这批竹篮可不一般,它们是要送去省里手工艺品展会的样品,周明满怀信心地说,如果能在展会上获奖,平安村的竹编就如同插上了翅膀,能够飞向更远的地方,让更多人领略到这门独特手艺的魅力。
“仙儿,你快来瞅瞅,我这‘平安’俩字编得歪不歪呀?”王婶举着刚编到一半的竹篮,脸上写满了紧张与担忧。上次编竹篮时,她因为一时疏忽编错了三次,所以这次格外小心翼翼,生怕再出岔子,影响到展会参评,给村子抹黑。翠仙赶忙放下手中的活计,快步走到王婶身边,轻轻接过竹篮,仔细端详后,微笑着帮她调整了竹条的角度,说道:“王婶,这次可比上次好多啦,进步特别明显。就是这里再稍微拉紧一点,这样编出来的字会更工整、更好看。”王婶听了,紧绷的神经稍稍放松了些,感激地看着翠仙,连连点头:“好嘞,仙儿,多亏有你看着,我再仔细编编。”
正说着,院门外突然传来一阵孩子们银铃般的笑声,如同清脆的鸟鸣,打破了合作社内原本专注的氛围。原来是第一批研学团到了,二十多个小学生像一群欢快的小鸟,背着书包,在老师的带领下,迈着轻快的步伐朝着合作社走来。翠红和孙建军也一同赶了过来,孙建军手里拿着一个精致的竹编小灯笼,那是他特意为孩子们准备的小礼物,脸上洋溢着热情的笑容:“仙儿,孩子们都盼着体验编竹编呢,你给简单教两句,我先带他们四处熟悉熟悉环境。”
翠仙笑着点头,转身拿起几根提前泡软的细竹条,亲切地对孩子们说道:“小朋友们,大家看,咱们把竹条弯成圈,然后像给小圆环穿衣服一样,一根压一根地绕,可有趣啦,大家快来试试。”孩子们立刻围了过来,眼睛里闪烁着好奇与兴奋的光芒,学得格外认真。有些孩子的手指不小心被竹条划了小口子,却一声不吭,依旧专注地编着手中的小圆环。不一会儿,就有孩子举着编好的小圆环,满脸自豪地向同伴们炫耀,合作社里顿时充满了欢声笑语,热闹非凡。
与此同时,村子的另一边,翠娥和刘老实也没闲着。得知研学团的家长们想要体验摘冬桃,他俩一大早就来到果园。冬日的果园,虽没有了春日的繁花似锦和夏日的绿树成荫,但成熟的冬桃挂满枝头,在阳光的照耀下泛着诱人的光泽。翠娥和刘老实精心挑选了一些成熟的桃子,轻轻地放进竹编筐里,还别出心裁地在筐边摆上了婆婆亲手做的布偶苹果。这些布偶苹果栩栩如生,仿佛散发着苹果的香甜气息。翠娥笑着对家长们说:“大家摘完桃子,要是喜欢这布偶,也能带走,这可都是咱村老人一针一线手工做的,特别有意义。”家长们听了,觉得十分新鲜,纷纷走进果园,有的忙着摘桃子,享受着丰收的喜悦;有的则围在翠娥身边,好奇地打听布偶的来历,果园里同样呈现出一派热闹祥和的景象。
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将整个平安村染成了橙红色,宛如一幅美丽的油画。研学团结束了一天的行程,带着满满的欢乐与收获离开了村子。此时,周明手里拿着一张邀请函,脚步匆匆地走进了竹编合作社,脸上带着抑制不住的喜色:“翠仙,告诉你们一个天大的好消息,咱们送去的竹篮样品通过初评啦!下月初就要去省里参展,而且还能跟其他优秀的手艺人交流学习呢。我跟李总商量过了,到时候带你和王婶一起去,让你们也见见大场面。”
翠仙听了,又惊又喜,手中正拿着的竹条差点掉落在地。她有些不知所措地说道:“真的吗?我……我还从来没去过省里呢,万一到时候说错话,出了洋相可咋办?”周明笑着安慰道:“别怕,有我在呢。咱们就把平安村的竹编故事,实实在在地讲给大家听,让更多人了解咱们村这门手艺背后的故事和艰辛,还有咱们大家一起努力奋斗的历程,肯定没问题的。”一旁的王婶也激动得双手直搓,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我也能去?那可太好了!我得赶紧把手里的竹篮编完,说啥也不能给咱村丢脸呀!”
接下来的日子里,整个竹编合作社就像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每个人都铆足了劲,为省展会的样品赶工。翠仙每天都是最晚休息的那个人,她不仅要亲自参与竹篮的制作,还要仔细检查每一个村民编好的竹篮,确保没有一丝一毫的瑕疵。哪怕是极其细微的不完美,她都会耐心地指出来,让村民们重新修改。王婶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到竹篮制作中,她干脆把铺盖搬到了合作社,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