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大纲89(3 / 4)

加入书签

了对他们的敬意和感谢。

“你们的勇敢和奉献,为人类的未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谢长晏对宇航员们说,“希望你们能够继续保持这种探索精神,为人类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随着载人火星探测任务的圆满成功,谢长晏一家的故事也成为了人们传颂的传奇。他们的坚持和努力,激励着无数人投身于科学研究和探索宇宙的事业中。

在研究院里,谢长晏和团队继续着他们的科研工作。他们不断探索未知物质和新矿物质的更多应用领域,努力为人类的发展创造更多的价值。

谢昀庭在火星探测项目中的出色表现,让他成为了年轻一代科研人员的榜样。他带领着自己的团队,开展了一系列前沿性的研究工作,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果。

谢今禧则继续用她的画笔,描绘着科技与自然、人类与宇宙的美好未来。她的画作不仅在艺术界备受赞誉,还成为了科普教育的重要素材,激发了无数青少年对科学和宇宙的兴趣。

鱼灼音在背后默默支持着家人的事业,她不仅是一位贤妻良母,还是研究院里不可或缺的技术支持和协调者。她的智慧和付出,为家人的成功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多年后,当谢长晏一家再次相聚在研究院的大厅里,看着那幅谢今禧创作的描绘未来科技世界的画作和他们在极地考察时的合影,心中感慨万千。

“我们走过了这么长的路,经历了无数的挑战和困难,但我们始终没有放弃。”谢长晏感慨地说,“这一切都离不开我们一家人的相互支持和共同努力。”

“是的,爸爸。”谢昀庭说,“我们会继续传承您的科研精神,为人类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谢今禧也笑着说:“我会用我的画笔,记录下我们这个时代的伟大成就,让更多的人看到人类的无限可能。”

鱼灼音看着家人,眼中满是幸福和欣慰:“我们是一家人,无论未来遇到什么,我们都会一起面对,一起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在这个充满希望的时刻,谢长晏一家仿佛看到了未来的美好画卷正在他们面前徐徐展开。他们知道,科研之路永无止境,为了人类的未来,他们将永远前行,不断探索,书写属于他们的辉煌篇章。

星辰之下的传承:从地球实验室到火星基地

研究院大厅的时钟指向下午三点时,谢长晏的目光从那幅《未来科技世界》画作上移开,落在了手中的加密文件上——这是火星基地传来的最新数据报告,封面上“新型矿物质规模化开采可行性分析”几个字,让他想起半年前宇航员在火星地表发现的那片泛着金属光泽的岩层。

“爸,联合国航天署的视频会议还有十分钟开始。”谢昀庭推门进来,手里拿着一台便携终端,屏幕上正显示着火星基地的实时画面:几名研究员穿着厚重的舱外服,正用搭载了未知物质芯片的探测仪,对新发现的矿物质岩层进行扫描。“初步分析显示,这种矿物质的能量存储密度是地球现有锂电池的12倍,要是能和我们的蓝色晶体结合,说不定能研发出‘永续航’的能源核心。”

谢长晏点点头,指尖在文件上划过:“但开采难度不小,火星的低重力和强辐射会影响设备精度。你之前研发的智能控制系统,能不能适配火星的环境参数?”

“正在调试第三版算法。”谢昀庭调出一组数据曲线,“我在系统里加入了晶体的自我修复程序,就算探测仪出现轻微故障,晶体也能实时修复零件损耗。不过……”他顿了顿,语气多了几分郑重,“基地传来消息,开采区域附近发现了更多古代文明遗迹,有类似金字塔的建筑结构,还有刻在岩石上的符号,像是某种能量循环的图案。”

这时,鱼灼音端着两杯热咖啡走进来,听到这话便笑着补充:“今禧昨天发回的视频里,还特意画了那些符号。她说那些线条的走向,和蓝色晶体的分子结构有微妙的相似之处,说不定火星古代文明早就发现了能量利用的规律。”

话音刚落,视频会议的提示音响起。屏幕上出现了来自全球各地的科研专家,火星基地的负责人率先开口:“谢教授,我们在遗迹深处发现了一个密封的金属舱,里面有疑似能量核心的装置,表面覆盖的物质成分,和地球的蓝色晶体有87%的相似度。”

谢长晏的眼神瞬间亮了:“立刻对金属舱进行无损检测,不要破坏内部结构。昀庭,你马上组织团队,根据基地传来的扫描数据,构建金属舱的三维模型,分析能量核心的工作原理。”

接下来的半个月,研究院成了昼夜不熄的战场。谢昀庭带领团队对着三维模型反复推演,发现火星古代文明的能量核心,竟是通过晶体与矿物质的共振来产生能量,这种方式比人类现有的技术效率高出3倍。“如果能复刻这种共振模式,我们的火星基地就能实现完全自主供能,甚至不需要依赖地球的物资补给。”谢昀庭在团队会议上激动地说。

而远在火星的谢今禧,则用画笔记录下了这一突破的每一个瞬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