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大纲40(3 / 4)
们紧握的手上,温暖得像那年除夕夜里的烟花,绚烂而绵长。
孩子满月那天,谢家小院挤得满满当当。谢今禧抱着个布老虎,非要塞给小表弟,被翁茵笑着拍了下手:“轻点,你小弟还软着呢。”
何宇妈从林春市赶来,带来了一筐染红的鸡蛋,见人就往手里塞:“沾沾喜气,我家这孙子,哭声比他爸当年还响亮!”
谢德辉坐在堂屋正位,手里抱着小家伙,眼神软得像棉花。胡新芳在一旁念叨:“你看这眉眼,多像长琴小时候,就是这倔脾气,跟小何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昨天给他换尿布,攥着拳头蹬腿,劲儿大着呢。”
何宇端着刚沏好的茶,挨个给长辈递过去。路过谢长河身边时,被他拽住胳膊:“听说你最近在部队立了三等功?行啊小子,没给我们谢家丢人。”
何宇嘿嘿笑:“都是应该做的。”眼角余光瞥见谢长琴正靠在门框上看他,两人目光撞在一起,像浸了蜜的温水,甜得恰到好处。
日子像院里的老槐树,悄无声息地抽枝长叶。小家伙满周岁时,已经会摇摇晃晃地走路,最黏的人不是爹妈,反倒是谢德辉。每次谢长琴带着孩子回娘家,小家伙就像只小尾巴,跟着姥爷在菜畦里转,手里攥着根小锄头,有模有样地学松土。
“你看这孩子,”胡新芳一边晒被子一边笑,“你爸现在天天琢磨着给他做小锄头,说要教他认菜苗。”
谢长琴靠在廊下,看着爹孙俩的背影,手里翻着何宇刚送来的画册。那是她新画的《小院春秋》,第一页就是何宇第一次来家里劈柴的模样,阳光落在他发梢,柴垛码得整整齐齐。
“在看什么呢?”何宇从身后抱住她,下巴搁在她肩上,“又在画我当年的糗事?”
“才不是。”谢长琴把画册往他面前凑,“你看这处光影,我改了三回才满意。”
何宇指着画里的井轱辘:“这轱辘现在还能用呢,上次我回来,爸还说多亏我当年上的那层油。”
“就你能。”谢长琴笑着拍开他的手,“对了,妈说让你明天带点腊肉回来,她要给禧禧做腊味饭——那丫头现在在厂里当学徒,天天念叨着姥姥做的菜。”
“没问题。”何宇应着,忽然低头在她耳边说,“等这周末轮休,咱们带着孩子去公园划船吧?你不是说想画护城河的秋景吗?”
谢长琴眼睛一亮:“真的?”
“骗你干嘛。”何宇刮了下她的鼻尖,“当年答应你的事,可没忘。”
周末的护城河波光粼粼,何宇划着船,谢长琴坐在船头写生。小家伙趴在船边,伸手去够水里的落叶,被何宇一把捞回来按在怀里:“小心点,掉下去让你妈画个落汤鸡。”
谢长琴笔尖一顿,笑着瞪他:“别教坏孩子。”
阳光穿过层叠的树叶,在画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谢长琴看着何宇逗孩子的侧脸,忽然觉得,那些年他劈过的柴、修过的轱辘、腌过的酸菜,都变成了此刻船桨划水的涟漪,一圈圈漾开,成了日子里最温柔的模样。
转眼又是几年,谢今禧出落得亭亭玉立,处了个对象,是厂里的技术员。第一次带回来那天,紧张得手心冒汗,反倒被何宇拉到一边传授经验:“别怕,你姥爷看着严肃,其实最吃实干那套——上次我给他修好了收音机,他愣是把珍藏的好酒拿出来了。”
谢今禧偷偷问谢长琴:“小姑,当年小姑父真的天天来劈柴啊?”
谢长琴正在给孩子缝书包,闻言笑了:“可不是嘛,你姥爷后来总说,看一个人靠不靠谱,就看他劈柴码得齐不齐——你小姑父那柴垛,比你大舅摆零件还整齐。”
婚礼那天,何宇作为长辈发言,没说什么大道理,只举着酒杯说:“当年我第一次来谢家,喝多了说要天天来干活,现在想想,最该干的活,是把日子过踏实了。对姑娘好,不是说多少漂亮话,是柴米油盐里,把她的喜好记在心里,把她的家人当成自家人。”
台下的谢长琴眼眶一热,想起那年除夕,他偷偷塞给她的橘子,酸甜的汁水溅在手上,像极了此刻心里的滋味。
散席后,何宇牵着谢长琴的手往家走。月光洒在两人身上,影子被拉得很长。路过当年那棵老槐树,谢长琴忽然停下脚步:“你还记得吗?第一次在这树下,你说要教禧禧做弹弓。”
“怎么不记得。”何宇笑着捏了捏她的手,“那丫头现在还收藏着我做的弹弓呢,说要给她孩子当念想。”
风吹过树叶,沙沙的声响像极了很多年前那个午后。谢长琴靠在何宇肩上,听着远处传来的鞭炮声,忽然明白,最好的承诺从不是惊天动地的誓言,而是把“我会对你好”这五个字,揉进了数不清的清晨黄昏里——是他记得她不吃香菜的细心,是她为他熨烫军装的温柔,是孩子哭了两人手忙脚乱的慌张,是老槐树年年抽出新枝的寻常。
“回家吧。”何宇扶着她的腰,“孩子该醒了,妈说今晚让他跟咱们睡。”
“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