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青云直上 第七十四章 天堂与地狱之间(2 / 3)

加入书签

下文。大家都竖起耳朵想听听宁志恒会有一番什么新鲜的说辞。

“大家都清楚海螺的现状,而陈***等省里的领导都是希望看到的海螺是希望看到一个欣欣向荣,安居乐业的繁荣健康的海螺而不是相反,从这一点上讲,如何保证县里的相对稳定是我们市委需要考虑的,我有一点想法,这些上访者反映的问题主要就是集中在海螺县长江林涛身上,而反映郑来怀同志的问题很少,并且在上一次陈***到海螺邱解放的问题暴『露』之后,郑来怀同志也是经过了考验过关的,我建议郑来怀同志暂时还是不动为宜,继续主持县里的工作,这样也有利于海螺不会陷入很大的动『荡』之中。对于江林涛同志,我觉得刚刚周***的提议省纪委来调查很有建设『性』:就让省纪委来查,这样也显得我们兰凯在这个问题上的态度是非常鲜明的,就是绝不掩盖事实,绝不护短,由省纪委出面进行调查,这样得出的结论更能让省里信服,也更能让老百姓信服。”

“不过,关于江林涛同志是不是应该调离的问题,我觉得这事还是要慎重一些。江林涛同志刚刚才满票当选为县长,这说明江林涛同志前期在海螺的工作还是得到了县里绝大多数干部群众的认可的,这当选还没两月,江林涛同志就发生质变?

如果现在没调查清楚就拿下,我觉得就是我们市委也没法向海螺的干部群众交代,至于说江林涛在县长位置上有可能阻碍调查的进行,这完全可以采取一些变通的措施让江林涛同志回避一下,如果纪检部门真地查出海螺新的县党政主要领导又有问题,我们再来采取正式措施也完全来得及。这是身而非形式, 如果说海螺县委县府真的有严重问题, 市委就要以雷霆风格给予处置, 如果没有大的问题, 只是拦路上访事件本身的影响, 那么也要给予省里领导一个清晰而又准确的答复交待, 这是我个人地看法和意见。”

宁志恒说这番话其实是经过仔细斟酌的,他在会上大谈企业改革的事情,实际上也多少是受到江林涛的影响,江林涛在理光对县里的国有企业的改制搞得很成功,让他对企业改制的问题就更为关注了。

对于中央和省里关于企业改制的态度也更是关注,恰好前不久,宁志恒关注到东山省『政府』在诸城召开了全省县域企业改革会议。据说全省的县委***、县长都参加了会议,会议对诸城模式作出了肯定。全国的很多地方都到诸城考察、取经,这些考察团大部分都由县委***和县长带队。

而中央对于东山的做法虽然没有正面肯定,但是就是默许其实就是一种无言的肯定了--如果上面没有那个意图,东山省的领导敢那么大张旗鼓的搞?全国各地的敢去学习取经?

宁志恒觉得中央在企业改制的问题上已经在卖掉企业的问题上逐渐松绑,特别是分管经济的副总理在这个问题上的态度已经逐渐明朗。而副总理不出什么意外,基本上就是下届总理,那企业改制更是势在必行。而省里的态度更是耐人寻味,实行分税制之后,为了增加省里可支配的财政收入,省里实际上对于企业改制,特别是困难企业的改制也是越来越宽松,但是也不敢大张旗鼓的讲企业可以卖。

宁志恒也非常清楚中央和省里都基本上是保持一种谨慎沉默的态度,愿意让难,往往都难在以下两点:一、对现有利益格局的调整;二、参与者的思想解放程度。

企业改制不但涉及面临改制命运的企业,领导怕丢官儿,工人怕丢饭碗。还涉及到不少企业的上级的各种局,比如物资局、商业局、工业局等等,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些企业改了姓,这些局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诸城那边是把这些局先撤掉,再进行企业改制的,而海螺财政那么困难,江林涛也没有举起刀,先把这些局撤掉,再来推动企业改制,已经算是相当稳健了。

其实江林涛也不是不想裁掉这些企业上面的局,实际上在企业获得自主经营之后,其实这些局已经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一边讲企业要自主经营,一边又在上面搞一些不必要的婆婆,既浪费纳税人的钱不说,还束缚了企业的手脚,增加了企业的负担。

不过,江林涛考虑到的不仅仅是这些局本身的反对,这还是算是轻的,更主要的是裁掉这些局之后,上面同类的这些局反应会非常大——今天县里开了个头把这些局裁掉了,明天说不定就轮到市局省局。

兔死狐悲之下,那些人肯定是回抱成团,团结一致对付要裁掉这些局的人了,那压力有多大可想而知,而陈光虽然在诸城强行推行了下去,但是这样太激进、太激烈的改革后遗症实在是太大,宁志恒不知道,江林涛却是知道,这些局的干部都是去上访去告状,和上面的那些互相呼应,搞得怨声载道,这种碰撞太激烈的方式显然不适合海螺,这也是最后导致他没能走得更远的原因之一,所以江林涛肯定是要吸取其教训的……

宁志恒并不清楚江林涛在这个问题上怎么考虑的,但是不管怎么样,宁志恒发现上面的政策是不管采取什么办法,只要能够让困难企业获得新生,采取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