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青云直上 第七十二章 拦路告状(2 / 3)

加入书签

,只管说实话,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会给你们做主的。”

告状的人一听,说都是按时发放了的,不过他们来告状,并不是因为没有发生活费,而是反映市里给了县里一大笔资金专门用于县里发展企业,这些资金全都用在几家好一点的企业身上了,根本没有他们这些困难企业的份。

县里对这些困难企业不但见死不救,现在又准备把他们这些困难企业当包袱卖掉,这些人一边说着他们对企业的贡献,对国家的贡献,马上就要沦落街头了,说到激愤处,这些个老老少少都是涕泗横流。

之所以他们这些企业没有得到宝贵的资金,就是因为他们企业困难,拿不出钱来打点县里的大官;之所以要把这些企业卖掉,肯定是有人拿了某些私人的好处,除了县里领导的问题,其间也免不了连带一些反映这些企业的领导人如何如何的不想着把把企业搞好,而是大搞贪污**,任人唯亲等等,把企业都搞垮了,害得他们现在都没办法生活。

反正检举揭发也不需要什么证据翻着嘴皮说就行了。道听途说的各种传言消息自然叽哩哇啦说了一大堆。

江林涛也只有受着,不由想起当年某县城因为铲除青苗种烟被央视焦点访谈曝光后,国务院的调查组下来,调查组收到的举报县里干部的材料找了两个人才挑上了船。

只是江林涛不曾想到这样的事情现在却落到了他头上!

廖奇峰和闫开阖站在一旁也是如芒在背,听着选出来的几名代表“泣血陈情”“检举揭发”县里和厂里的“恶行”。除了那些道听途说的问题需要纪检部门核实之外。真正落到实处能有确凿证据的也就是海螺县里没有把资金用在他们企业身上,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县里要卖掉这些困难企业,这也是引发他们拦路告状的主要原因。

而优先考虑好企业,其实是市里认可了的,而且要是不发展这些还有些底子的企业,县里不但揭不开锅,就是这些人的生活费也没有办法解决,但是喻明生一副洗耳恭听的样子,郑来怀和江林涛也只有低头在一边听着的份。

听完之后,喻明生明确表示上级党委『政府』肯定会查清楚和解决好他们所反应的问题,当然也少不得批评他们两个县里的干部一顿。

郑来怀和江林涛也只有受着,这个时候给领导解释,恐怕在领导看来解释即是狡辩、掩饰,这种时候,领导需要在老百姓面前展现一种爱民如子、清正廉明的包公形象,而“包公”的黑脸谁看,自然也就是郑来怀和江林涛这两个县里的主要领导了。

这些人如此不满,主要还是邱解放前段时间在海螺搞得事情是天怒人怨,所以县里的这些人恐怕本能的更是愿意相信那些流言,而对正式渠道的消息表示怀疑,江林涛知道他是代人受过,但是就是有天大的委屈现在也必须忍着。

看到县委***和县长在一边像挨批斗的地富分子一般“低头受审”。这些拦路告状的人似乎心态也平和了些。

江林涛不禁有些自嘲的想着,恐怕在这些人眼里,平时县委***县长人那都是高高在上不可接近的,这会儿遇上更大的领导,又遇上些让领导火冒三丈的破事儿。受些夹磨做做龟孙子似乎很是解气。

告状的人看到县里的两位大老爷那样子,气也消了不少,在喻明生明确表示上级领导会对他们反映的问题进行调查了解,并会在查清楚和解决好之后给他们一个明确的答复,这些人千感谢万感谢的离去了……

“既然遇到了这样,就当是现场办公吧,我听听你们的意见再走,你们两个说说情况吧,……”

喻明生的语气显得比较和缓,廖奇峰和闫开阖对视了一眼,两人的眼神之中都有一丝如释重负流过——喻省长这实际上是给了海螺以及兰凯的领导一个机会。

喻明生对江林涛在海螺农村搞的农业合作社和扶贫互助资金还是很认同的,并且喻明生也知道江林涛在理光农村也是搞出了名堂的,还是比较欣赏这个年轻人的,而且对于这些人反映的问题,很多他也不是很相信,比如明显冲着江林涛这个县长而来的经济问题,这实际上他基本可以判定是空『穴』来风,至于得了人家的好处才卖企业,这更是无稽之谈,江林涛这才当选县长多久?没当选之前,肯定是要想办法安然当选,夹起尾巴做人,还会去犯那样愚蠢的错误?

想必是江林涛人年轻,而海螺又是一个烂得不能再烂的烂摊子,有些措施显得激进,触犯了一些人的利益吧。所以他还是愿意给江林涛一个机会。

江林涛看了郑来怀一眼,郑来怀示意由他来讲,江林涛把市里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了介绍,又把如何解决困难企业以及困难职工的想法汇报了一下。当然也少不了深刻的检讨了一番。

喻明生听完江林涛的汇报,加上刚刚那些拦路告状的人的一些说法,对于这件事已经基本有了一个大致的判断。

江林涛并没有急于解决这些困难企业,而是首先想通过多种形式如免税免费促进这些困难企业自谋出路,引进企业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