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是挑战更是机遇(二)(4 / 5)
/p>
薛冰这才点点头,江林涛又把怎么和记者打交道的一些注意事项和薛冰讲了讲,处理这事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在这件事的调查结果出来时,省委组织部能够拿出一个解决理光县眼下困境的办法,虽然省里专业的扶贫机构是扶贫办,但是真正其协调和领导的还是省委组织部,只是这样的话他和李志佳说不好,由薛冰去讲会更好一些……
省里的调查组由省委秘书长邱大路带队,调查组是以省委组织部、省纪委、省农村工作办公室、扶贫办、省农委作为主导,和兰凯市也派员参加。
第二天一早,李志佳和省委秘书长邱大路略作沟通之后,和记者们见了面,不但回答了记者们得提问,在记者采访的时候,李志佳也表示,省委组织部作为理光县的帮扶对象,一直致力于帮助更多的老百姓脱贫,对于理光县夏麻卖不出去的问题,部里也是相当重视,一直在努力帮助解决这方面的困难。
组织部门一直在和一些服装生产企业和以夏麻为原料的企业进行联系,希望能促成双方在这方面的合作,经过多方努力不日,将有企业到理光县进行这方面的考察,面对记者,李志佳也直言,理光县这样的贫困地区在招商引资工作上存在相当的难度,也正是如此,开展扶贫工作显得更为迫切,省委组织部在扶贫工作上是一如既往的高度重视,同时还宣布欢迎记者全程参与调查工作,对省委组织部的扶贫工作提出意见建议乃至批评。
“扶贫工作和改革开放依然是在探索中前进,我希望你们这些见多识广的记者同志们也加入这项伟大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中来,有你们的关注,有你们的参与,我们才能把这项事业做得更快更好。”
本来被理光县宣传部门弄得怒火中烧的记者们都有些惊讶,又有些惊喜……
江林涛也是全程参与了调查组的行程,中途晚上回县城的时候和小刘见了一面,实地的考察,不但让江林涛让对于理光县的实际情况有了更深的了解,记者们也有了更直观的了解,理光县城虽然距离宜都不远,但是理光县的不少乡镇都在大山之中,真的很穷,石多、土薄,旱、涝、风、雹等自然灾害频繁,基本农田十分匮乏,人地矛盾突出,这样的环境导致土地高投入低产出,成为困扰经济发展、群众致富的核心问题。想要解决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实地的考察让记者们对于扶贫工作的艰巨『性』。持续『性』也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在调查中,农民反映得最多的问题还是『政府』强迫他们种植夏麻问题。农民不愿意多种夏麻,尤其不赞成不留口粮田、强行种麻净作的做法。因为在收成好的情况下,多种麻,少种粮,可以用卖麻的钱买口粮。但是去年开始夏麻的价格急剧下滑,加上遭遇干旱,很多人没有挣到钱、甚至亏本,目前既缺钱、又缺粮。
而严格的考核制度对事件的发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在县『政府』文件中,对发展夏麻采取了强硬措施。一是成立了由县『政府』负责人参加的领导小组,二是制定了严格、细致的考核奖惩办法。对区乡领导实行风险抵押和奖励,完成考核基数的不仅集体有奖,主要负责人还额外有奖,对完不成任务的,除取消一切奖励,扣除全部风险抵押金外,还要进行组织处理,降职或免职。有如此严格的‘组织保证‘和‘奖惩措施‘,区、乡、村的干部不能不全力以赴了,农民的权利和利益放在了脑后。所以这个问题的根源责任还是在县里,县里片面地把发展夏麻作为全县农村经济的头等大事,作为脱贫的最重要举措,下达任务超过计划指标,既不考虑市场需求,又没考虑农民的现实需求,县『政府』对发展夏麻生产的决定具有很大的盲目『性』,所采取的有关政策措施是错误的。
通过实地调查,在很多点上,也能看到省委组织部对口帮扶的其他项目,正在产生作用,内参上讲的省委组织部只管给钱不管效果的情况出入很大,何况省委组织部的帮扶是建立在理光县的整体规划之上的,理光县的整个规划出现了大问题,这个主要责任还是应该落在理光县身上,这一点调查组的人员和记者也逐渐达成了这样的共识。一路之上,记者们对于李志佳等组织部的人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李志佳在记者面前也没上门架子,对于记者提出的问题回答也十分得体,实事求是,并不回避问题,这让不少记者对李志佳的印象很是不错,李志佳用她的人格魅力也感染了不少记者,以至于有些记者都成了她的粉丝。
江林涛跟着调查组走了不少地方,不但对理光县的情况了解得更深刻,一个理光县脱贫致富的发展蓝图也逐渐在他心里有了雏形。
要想让理光县大多数老百姓脱贫致富,必须分短中长三步走。
短期积极扶持农户发展种草养鹅、林下养绿壳蛋鸡,确保当年见效;中期扶持农户发展种草养羊产业,确保一年大见成效;长期以种优质板栗为主,确保三年大见成效。这些措施实际上在理光县已经有些地方在做,并且不需要占用农民的耕地,实施起来效果会更好,通过长短结合,从观念转变入手,把增加农民收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