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不能亡于人心(1 / 2)

加入书签

此刻,“脚踏两只船”的谢青阮正衣衫整齐地坐在拔步床一侧。

等着两个哥哥过来喊她,然后一同去父母院里拜年。

可是谁能想到她正在等的人如今正忙得很——

“方才是我有些太过冲动了。”

谢长澜努力沉静下来,踱着步子道,“小妹向来不拘小节,与男子们之间交往也从不束手束脚,有那么几个关系近一些的朋友也是正常的,我不该一时情急之下说出那样的话,罪过罪过。”

谢长风赞同,“我方才也是,什么脚踏两只船,那是什么劳什子话,也能拿来形容小妹?”

“……”

两位兄长自责过后,又互相抬头相视一眼。

“所以小妹到底更喜欢哪个?”

谢长澜不得不承认,这猜起女儿家的心思来,比看兵书打仗费的心神都要多,他昨夜去院里吹风时就发现小妹偷偷溜了出去,他跟上前去,发现人进的是秦国公府的角门。

那一刻,心里五味杂陈。

他一夜都没合眼。

秦国公府世代簪缨,世子萧韫更是人中龙凤,他曾经远远见过,是个谪仙一般的少年,温润谦和,只是少了几分意气风发。

所以他并不担心妹妹受欺负。

只是……

这小丫头,自打出生开始他就抱着了,女儿家,小小的一团身子跟粉白团子一样,又香又软,跟曾经与他躺在一个竹车里,老抓耳挠腮、哭声震天动地的谢长风一比,那可真是玉雪可爱。

再后来,就看着她身量一点一点纤细起来,从肉乎乎的小脸,长成现在这般亭亭玉立、娇艳明亮的样子,心里又欣喜又酸涩。

都说长兄如父,谢长澜莫名觉得,如果以后他有了女儿,看着她义无反顾奔向心悦的男子,估计也就是昨夜那般感受吧。

想到这儿,谢长澜心里甚至沉重了些,若有其事地拍了拍谢长风的肩膀,语重心长说,

“无论如何,你我都要尽量尊重妹妹的选择,倘若……倘若她真有有悖常理的想法,那你我作为兄长,也应当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教导她及时止损才是,若是因此酿成大错,你我也有纵任之责。”

谢长风脸色也有些认真,点了点头,

“你放心,我的话她还是听几句的。”

关于谢青阮和沈青妄与萧韫之间的关系,谢长澜与谢长风并无定论,便决定暂且先不告知父母。

所以今日兄妹三人聚在敬轩堂后院里时,二人在父母面前天南海北地聊了许多战场上的事,唯独对昨夜谢青阮偷跑出去一事缄口不言。

说了一阵子话,谢明远也对两个儿子此战中的表现浅浅肯定了几句,还让冯有仪看了笑话。

冯有仪听着夫君点到为止的赞许之语,“呦”了一声道,“昨夜喝醉了酒,趴在桌子上嚎啕大哭,说多谢上天庇佑的不是你?”

“拍着胸脯说两个儿子像你,骁勇善战、心思细腻的不是你?”

两个问句把谢明远砸的低下了头,良久的沉默和儿女偷笑声中,他轻咳一声引开了话题,“过几日宫中要为你二人办庆功宴,到时候陛下若是在大殿上赏赐,你二人不得自恃有功,便目中无人。”

听到这儿,冯有仪端直了身子,轻抚着伏在膝上听热闹的女儿,有所思量道,“这事儿也该让他们兄弟二人自己学着拿主意了。”

“长澜,娘亲且问你,若是陛下定要赏赐你与长风,你当如何?”

闻言,谢长澜放下茶盏,两手放于膝上,思虑过后,温声道,“大丈夫,为国而战,为民而战,本是心之所向,与身外之物无关。”

“可陛下行赏,目的却并不只是犒劳军中主将。”

听到这儿,谢青阮也来了几分兴致,直起身子听到娘亲颇为满意地点了点头,道,“继续说。”

谢长澜颔首,继而朗声道,

“行军打仗,最重要的是人心,是士气,古人有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这句话不仅说的是战场,更说到了朝堂。”

“当今陛下虽已登基数年,然天下未定,南越与北漠皆不是好相与之辈,而先帝在位时,为免地方武将再起争端,只能重文轻武、强干弱枝,这才稳固了本朝朝堂,只是如此一来,本朝朝堂虽定,但军事未定。”

军事未定,将帅便是稀缺之才。

“难怪。”谢长风轻嗤一声,“难怪先帝薨逝之时,言辞恳切地要祖父回京辅佐少帝,祖父身去后,少帝又准许父亲承袭威远大将军之位,封官加爵,原来……”

“正是如此。”

谢长澜点点头,“陛下的赏赐,一方面是为了犒劳我军英勇,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将士们振奋军心,知道咱们如今的陛下,是最为看重为守护百姓而厮杀的将领的。”

谢长澜这解释里掺了几分自己的猜测,朝谢明远抱拳道,“所以儿子觉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