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亿订单,赴北交会(1 / 3)

加入书签

时间如梭,来到了1985年7月中旬,骄阳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挂牌成立。

成立当天,纽约附近数百家中小型企业,都派人来祝贺,送了定制花篮,还有各种精致小礼物。

参与剪彩的人有:纽约市经济发展局副局长约翰?墨菲,纽约市亚裔事务办公室主任陈美玲,

纽约华人商会会长赵正宏,纽约州中小企业协会主席罗伯特?卡特,

与纽约本地知名轻工业制造商威廉?戴维斯等,算上月如、李华麟,苏念瑶,一共11人出席。

值得一提的是,骄阳国际商贸开业之前,

一些与骄阳已经沟通很久的中小型厂家,纷纷送来了办公桌,办公椅,床铺,洗漱池等东西,涵盖了各行各业。

令骄阳原本就已经布置好的商用楼,又临时撤掉了刚定制不久的桌椅板凳,换上了友商的赞助,

既显牌面,也可以直接当展品用。

至于零食展品,那干脆就是大厅内的四十几个展柜,塞得满满登登,任由来拜访的企业代表自取,算是另类的宣传。

但实际上,都被前来凑热闹的哥大学生,悄悄顺走了一大半...

更值得一提的是,开业当天,公司需要一系列的复杂流程,

什么舞狮,跳火盆的各种缛节,都是苏念瑶派人帮着张罗的。

林家在清朝时就定居唐人街了,老家族没遇到过危机,经过沉淀,随便拎出一个人来,懂得就是比李华麟多。

很多月如顾忌不到的细节,都被林家人给一一指正,

小到门口发财树对哪个角度,大到办公室内的盆栽要不要摆,那真是安排的明明白白...

骄阳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是15号成立的,

16号李华麟就在骄阳总部宴请了,前来祝贺的中小企业老板,并拉着他们在会议室内开会。

与其说是开会,倒不如说李华麟用超前的统筹意识,在给这群只知道闷头生产,根本不知道营销的老板们,洗脑。

这年月没有网络,也没有什么自媒体,就导致很多老板们对于营销一窍不通,

也不能说他们是完全的一窍不通,毕竟能熬过经济大萧条和世界经济危机的企业,多少有点自己的生存法则,

不会营销,但依然能让自己的企业在萧条浪潮中活下去,并壮大,这就很牛逼了。

就像之前的理查德,玩具公司也不小,自己还有商用楼,

但这么厚的家底,也愣是没熬过经济大萧条的几年,被列为破产行列。

要不是遇见李华麟,且李华麟又收购了他的商用楼和玩具厂,

那理查德破产后,最终的归属不是跳楼,就是街边乞讨。

不是所有人都有理查德这种幸运,能在即将破产之前,遇到改变人生轨迹的伯乐。

李华麟从没有小觑能活下来的企业家,他们只是没有李华麟的见识罢了,并不代表他们就不够优秀。

与之合作的办法,就是真心换真心,长达一年派遣业务员不断沟通,这就是骄阳的态度。

骄阳虽然之前没有商贸公司,但他有李华麟这个外贸系统的访美学者,

李华麟知道华夏最需要什么,也能给很多没有渠道的厂商,打通国际渠道,这就是骄阳的绝对优势。

没办法,华夏人口太多了,不论是进出口贸易,还是订单代做,都是各国眼馋的目标。

眼馋归眼馋,你得有华夏需要的东西才行,不然就是白眼馋,华夏才不会跟你做生意。

李华麟的出现,给了这些中小公司希望,让他们明白,

即便只是小公司,依然可以通过特殊渠道,跟那些跨国企业一样,跟华夏做生意。

而这个渠道,就是骄阳国际贸易公司,

它存在的意义就是,整合全美中小型企业,将他们需要的东西整合,做成统一订单砸到华夏内部。

再让华夏内部将需要的东西做一个整合,把订单砸给全美中小型企业。

以往两方八竿子打不着,甚至就算华夏开广交会和北交会,这些展商都不够资格参加。

没问题,骄阳愿意做这个中间商,替两方促成订单。

不要小看整合过的订单,只要数量上来了,

未必不能超过那些大型跨国企业,每年给华夏造的外汇也绝对不是一比小数目。

一个星期的时间,李华麟都在拉着前来的公司老板们,讲述骄阳的意义,将他们忽悠的一个楞一个楞的。

没办法,以前不懂营销,也不知道啥叫营销,只知道生产和零售。

现在突然多出一个华夏国的外贸访美学者,告诉你他能帮你倾销沉积货物,还能换取华夏的好东西,你信不信?!

骄阳在纽约的名气只限于兰德尔岛演唱会的宣传,但李华麟全美唯一拿了奥斯卡两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