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 :解决盐碱地(1 / 2)

加入书签

农村里的活本来就零零散散,如果化散为整,更省时省力。

不过这些事都需要村里带头去号召,她不急着去参与。

毕竟种庄稼,很多老把式坚持己见的。

第二天,孙月荷就换上上下装,方便干农活的灰黑色衣服,每天袖子一挽,裤脚一卷,田里走起。

本来村里人以为孙月荷回来走走过场的,结果人家是真的留在家干活了。

“孙月荷,好久不见。”

孙月荷第一天去农业局报道,就碰到老熟人,赵工。

“好久不见,听说你家生了个大胖小子?恭喜恭喜。”

赵工前两年已经结婚,来村里还带过喜糖给孙月梅她们吃过。

“谢谢,你也快结婚了吧?”

赵工听说孙月荷跟一个军官订婚,对方是上海人,条件非常好,让他心服口服。

人就是这么奇怪,如果对方找了一个比自己差的,可能各种不平衡,但是若对方找了个很优秀的,他反而心服口服。

孙月荷到农业局跟大家打完招呼后,就被主任喊了过去。

“孙月荷同志,手上接到一个双河镇的农民求助信息,他们年年水稻长不好,我听王师长那边说试验田里的水稻种子都是从你爸那边购买过来的,而且你研究了四年水稻,现在想让你去处理这事,你觉得可好?”

“好的,我不确定肯定能解决问题,但是愿意过去看看,如果能帮上点忙更好。”

孙月荷对于没有见过的问题,抱着科研的态度去对待,跟着主任一起赶去双河镇,车里还同行了一个老同志。

“唐主任,这就是咱们局里新招的农大大学生?”

老齐看着只有二十出头,雪白皮肤一看就不像个农村干活的孙月荷,口气冲得很。

他们这些老同志在田里干了一辈子,结果局里说什么费尽心思招了个名校农业专家过来,结果一看居然是小姑娘,这不是笑话吗?

“齐师傅,您好,我刚从学校毕业,有很多欠缺的地方,以后跟你们继续学习。”

孙月荷笑眯眯地接过话茬,她知道自己这个年纪和资历肯定会让老同志不服气的,所以自己态度先放低。

“老齐,你可别小看孙月荷同志,她对于杂交水稻的研究论文上了《农业科学杂志》的,而且她家的水稻就是县里那个试验田里最好的那一茬。”

老唐知道老同志们多少有点心态问题,但是孙月荷同学确实有真才实干,不是虚假繁荣的走后门进来的。

“理论到实际上,可不是那么好贯通的。”

老齐嘀咕了一句,不在多言,因为唐主任说的杂志,摆在大家办公室呢,常年订阅,里面哪一篇文章不是字字珠玑,没想到孙同志年纪轻轻居然在上面发表文章了。

至于说的稻种是她家的,也许孙月荷爸爸会种田罢了。

孙月荷也不做过多辩解,日久见真章。

到了目的地以后,几个中年人都站在路边等待。

“哎呦,唐主任,可把你们盼来了。”

几个人的脸上都是被风霜侵染的痕迹,一把抓住了唐主任的手就不放了。

孙月荷最能体会农村人对粮食减产的痛苦,他们就靠这个过日子。

“应该的,我们接到信息就过来了,身后两位就是我们的农业局专家,老齐和小孙,有问题的土地在哪,我们现在就去看吧。”

唐主任将身后的人简单介绍一下,准备去目的地。

几位中年人互相看了一眼,说老齐是专家,他们相信,毕竟一大把年纪了,一看就是有经验的。

至于另外一个细皮嫩肉的小姑娘,就算了吧,指不定是刚分配工作的新人,过来凑凑热闹。

孙月荷对着几个人点了点头,就顺着田埂往中间走去。

“孙同志,你去哪?”

唐主任一愣,他知道因为孙月荷的年龄大家不相信,包括他自己心里还带着一丝怀疑,所以此刻看到孙月荷走开,连忙叫住她。

“哦,我们有问题的那片田就在那个姑娘走的前面,我们一起吧?”

几个中年人连忙伸手指着前方,让两位领导先走。

唐主任跟老齐一听,连忙往前走去,心里嘀咕道,难道孙月荷站在这就能看出来哪边土地有问题?

孙月荷一下车就知道这里土地的问题点在哪了,大面积的盐碱地,前面那一片更严重,地面都渗透出白色粉状物干涸在表层。

她过来的路上,心里就在想水稻田长不好多半土壤问题,要不是排水不良的土地,要么是盐碱地,前者开沟排水,外加水旱轮作,多施暖性肥料(如绿石灰、草木灰等。)

后者嘛,也很好解决,找到源头,解决问题。

看到孙月荷蹲在一片白色粉状物跟前,唐主任跟老齐也走了过去,蹲下来将手指放在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