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 :农交会遇赵玉珍(1 / 2)

加入书签

“挺好,我们以后还是好朋友哈。”

邵昂被拒绝了后,努力地保持风度。

“嗯,当然。”

孙月荷并没有普通女生拒绝了喜欢自己的男生的那种尴尬,反而当作邵昂没有表白过来处理。

处理完这件事,她连忙赶到试验田。

“不好意思哈,我来晚了。”

“没事,英雄有来晚的特权。”

王翠云蹲在田边整理秧苗,笑嘻嘻地调侃孙月荷。

“就是,就是,这点活我们干就得了。”

社团里的人齐声应和。

孙月荷哪里好意思,连忙挽起裤脚就下田插秧。

“月荷,你这插秧姿势很标准啊。”

王翠云看着孙月荷一低头一抬手,秧苗之间的前后左右距离像量好似的,非常匀称。

“嗯,家里秧苗插多了,我家有13亩水田。”

“天呐,你家有13亩?你们那田地好多,好羡慕,我们家只有一亩三分田,我妈恨不得一块田扳成两份种。”

王翠云家靠山区,农田很少,平常在家就算想干活也没那么多田。

“所以我超级佩服孙月荷啊,人家一边种田一边读书,我是种完田,书都看不下去了。”

宋华蹲在那拔秧苗,叠声夸赞自己班级这个学霸。

“人比人气死人,得,月荷就是那种十项全能。”

大家热热闹闹地把秧苗插完,做好笔记,接下来就是静等水稻整个成长季节。

“月荷,你说咱们这个试验能成功吗?”

王翠云对这束水稻充满了希望,一旦它长成后株株还是这个产量,那真叫人大开眼界了。

“不好说,我对杂交水稻研究多了以后,发现还真不一定。”

孙月荷查资料发现其中还有二系杂交水稻理论,不同的温度下,花粉呈现不育性或可育性,只要安排好种植季节,或在不同的地区、气候条件下,可以达到分别生产不育系及杂交水稻种子。

还有三系是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繁制种,这些理论都在实践中,能否成功,目前都是未知数。

水稻生长稳定后,春夏农交会再次来临。

“孙月荷,走吧,票我提前准备好了。”

邵昂过来喊孙月荷,这次孙月荷提前跟邵昂商量,还带上宋华跟王翠云过去参观。

“来了,来了。”

孙月荷跟王翠云一路狂奔而来,今天她俩去试验田做了笔记才过来,耽误了几分钟。

“这次咱们带着任务来的,给南方和北方各种农作物的优劣势记录,回头做个小组总结。”

四个人坐在大巴上,把之前社团里讨论好的思路又捋了一遍。

“邵昂,这四个工牌给你们,戴上后想去哪个摊位直接询问即可。”

杜建军担心再发生上次的事,提早就把工作牌送了过来。

“原来邵昂家这么牛啊。”

王翠云小心地把工牌挂好后,跟着孙月荷走,东张西望。

“嗯,咱们可得珍惜这次机会了,这里面展出的农产品都算是各个地方当中的翘楚,肯定能学到很多。”

孙月荷一边说一边走到一个陕北小麦的摊位上,跟工作人员仔细地询问今年的产量以及遇到的各种问题。

这个摊位的工作人员恰好是个热心的大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小姑娘,你们这是大学生出来实习吗?”

大姐侃侃而谈后,好奇地看着孙月荷她们做笔记。

“嗯,学校交代的任务,我们是纸上谈兵,大姐你们才是实践者。”

“哈哈哈,小姑娘嘴真甜,我们陕北田多,但是干旱啊。”

听了孙月荷的话,大姐开始解说陕北那边种田的难处。

“我明白了,大姐你们那边农作物生长能够获得良好的光照,但整体温度过高且水分蒸发快等问题,也会限制农作物的生长。”

“对对,还是小姑娘你有文化,一说就说到点子上了。”

等逛完全场,孙月荷跟邵昂他们在展厅集合,“今天的任务结束了,我们还得回去总结,邵昂你如果有事忙,我们就先走了啊?”

“嗯,我今天还正有点事,那你们三先回学校吧。”

来之前,邵昂就说过下午留在农交会。

“哎,我今天真的是大开眼界,我们东北的麦子和南方麦子大小,形状都有很大的差异,难怪我每次吃食堂的馒头总觉得没有老家的有劲道呢。”

三个人在公交车站台上,宋华举起他的笔记给两名女生看,记得密密麻麻的。

“月荷,月荷!”

赵玉珍从后面追了过来,一把抓住女儿的胳膊。

“您怎么在这?”

孙月荷讶异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