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采访学习心得?(1 / 2)

加入书签

“二哥,把过年的新衣服翻出来。”

“孙二,上电视是好事,赶紧去把身上清洗一下。”

王大爷走过来,把孙老汉拉进房子里,他常年在外帮人造房子,见识多一些。

孙大妈站在自家门口,假装从缸里舀水,听着锣鼓声以及远远望去,老二家门口围得水泄不通的人群。

烦躁得把水瓢扔进缸里,撇着嘴说:“老孙家的祖宗都偏心眼,女孩子读出书来有个屁用,回头嫁到人家去,白搭!”

“那可不一定,女孩子出息了,将来把二叔接到城里享福还不是一样?”

周菊瞧不上婆婆整天一副尖酸刻薄的脸,两个堂妹分数这么高,全是优秀的大学生,她恨不得马上过去祝贺,给自家孩子占点喜气,回头也能好好读书多好。

“哪有女婿供养老丈人的?真是的!”

孙大妈越想越来气,这种好事怎么不落在自家头上呢?

“二海家的,赶紧死去拔草哦!”

大儿媳周菊太泼辣,分家单过,让她没法像以前那样指使。

老二这媳妇,整天畏畏缩缩的,小家子气,孙大妈没事就要骂一顿。

“知道了,妈。”

二海媳妇慌张地从房里跑出来,自家男人摊**不肯干活,还非要自己捶背,这不又挨婆婆骂了。

“付乡长,我爸嘴拙让他说,是为难他哦。”

孙月荷上来感谢乡里给自己两姐妹搞这么大的庆贺场面,但是吧,她觉得没必要。

“孙月荷,你为我们淮海县争光,为大有乡争光,也是上围村的荣耀,得给下一届的师弟师妹分享下学习心得。”

付建强笑眯眯地看着孙月荷,后面拿着话筒的记者也迅速围了上来,这可是省状元的一手新闻。

“说来惭愧,心得是真没什么,就是平常踏实读书,把所有知识点反复复习,难题难点吃透,这方面我都是跟大妹学的。”

论学习技巧和方法,孙月荷真不如孙月莲扎实,说完就把大妹拉过来。

“哎呀,大姐是天赋加努力型的......”

孙月莲这会也羞红了脸,不适应对着话筒,说完就从人群里挤出去跑了。

“我知道,我知道!”

孙月梅从边上挤了上来,人小鬼大地举手。

“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知道什么呀?”

记者知道村里人不适应面对镜头,所以想多采访点,回头剪辑吧。

“我叫孙月梅,是省状元的妹妹!”

“哈哈哈哈!”

听到孙月梅介绍完,全场人都笑了起来,小家伙挺会加戏的。

“好,那请状元妹妹跟我们说说,你大姐平时是咋学习的啊?”

记者笑完,和颜悦色地把话筒对着孙月梅。

“大姐一边干活一边看书,走在路上看,蹲在田头用树枝画,二姐也是,早上很早就开始背书,习题反复地做,试卷都皱皱巴巴的,她俩一起下田干活还会讨论学习!”

孙月梅一边回忆一边介绍,条理很清晰,说出来的话却让现场的人沉默了下来。

是啊,看看孙月荷家这土房子,用穷徒四壁来形容最合适,一个中年男子独自一人供养三个孩子读书,是一件很难的事,孩子学习的时候还得要帮忙一起干活。

“是的,我家三个孩子都很听话,日常帮我做很多农活,读书都是她们自己学的,我这个当父亲的很惭愧,没有给她们过上好日子。”

孙老汉穿了件最周正的短袖衬衫和洗脱色灰色裤子,衬衫>

“孩子的妈说过,孩子读书才能过上更好的日子,我就想着如果她们日后不用像我这么死板地种田就行。”

“好!啪啪啪!”

付乡长带头,全场响起雷鸣般地掌声。

“听说三个孩子的母亲回上海了,你日常带三个孩子很辛苦吧?会埋怨她吗?”

听到孙老汉提到孩子的妈,记者顺着话题往下延伸。

“我爸特别辛苦,永远有干不完的农活,吃饭的时间点永远比别家玩,大姐初中辍学帮着我爸辛苦了6年,然后大姐从来没放弃过我们和她自己!”

孙月莲突然又挤进来接过话茬,这种场合她就不爱听提到那个女人,她爸那么辛苦都没有怨恨过她,这种荣耀时刻也不需要提起她。

现场的采访后期剪辑,记者觉得哪一段都挺好,虽然跟学习心得关系不大,在征询了台长的同意,全部播了出去,没想到获得超大的反响。

很多人给电台写信,赞扬孙老汉不重男轻女,供养孩子读书,还有些富商看到孙月荷家生活条件太差,提出捐款给孙老汉家。

“赵玉珍,赵玉珍!赶紧地,我都饿死了,午饭怎么还没做好?”

上海某个民房里,一名中年男子满脸戾气,对着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