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找到人(1 / 2)
“大有乡这边田多,人均都有三亩多,指导员指不定真可能在这一块呢。”
付建强转业好几年,一直在大有乡待着,对这一片非常熟悉,听苏红岩说老师长丢了,哈哈大笑。
“指导员那人一天不摸土,浑身难受,诺,前面那片是上围村。”
“上围村在哪?”
坐在后面闷不吭声的苏鹏程突然出声,他知道孙月荷家是大有的,后来又旁敲侧击地从孙月莲嘴里得知,她们家在上围村。
“哎呦,老苏你家老二还知道上围村啊,不错不错。”
老付开着车听见苏鹏程突然冒出声,调侃苏团长。
“呵呵,孩子大了,知道点也正常。”
“那咱们就去上围村看看,正好今年有一家夏季稻谷丰收,指不定指导员听到消息跑去了。”
苏团长狐疑地从后视镜里,看自己那个吊儿郎当的熊儿子,从听说来大有乡就开始不正常了。
临来前,还穿了一身他最宝贝的衣服,平时谁弄脏了都跟人急,下农村不是更容易脏?
现在又突然提到上围村,难道这里有什么他不知道的秘密?
苏鹏程才不管他爸脑子里想什么,把车窗摇下来,顺着田埂四处看,姐姐家到底是哪一家啊?
“上围、下游和李圩这三个村最穷,虽然地多,不过土壤一般,加上这几个村人种田太死板,年年交公粮,质量都跟不上,今年倒是出了一家优质稻谷,金黄饱满的。”
付乡长一边介绍,一边把车往村里头开。
摸着绿皮车,他浑身兴奋,自打转业就没开过,今天好好地过了把瘾。
“乡下人不容易,孩子多,一年到头就那点收成,得想办法科学种田啊,这可是指导员一直说的。”
苏团长看着窗外的尘土飞扬,这路也是个问题,现在是晴天,车子过去到处黄烟,下雨天根本没法开。
“咦?老苏,我怎么看河对岸那个老头,像指导员呢?”
付乡长放慢车速,指着远处人影对苏团长说。
“还真有点像,你停下来,我站到河边去看。”
说到指导员,两个四十几岁的中年男子都激动了起来,连忙停车,跑到河边。
“指导员!指导员!”
听到声音,老头转过身来,对着他们挥挥手,可不就是指导员!没想到真在这把人找到了。
“指导员,你等着,我们马上到!”
两人飞快地蹿上车,油门一踩,地面黄土狂舞,呼啸而去。
“姐,汽车,这个味道真好闻!”
孙月梅手里摇着小树枝,陶醉地闻着风里飘过来的尾气,跟身边低头看书的大姐说话。
“嗯,你现在喜欢闻,真让你坐上去,你就得想吐。”
农村这个土路开拖拉机都能颠簸死人,幸好敞篷吹着风不晕车,四轮汽车,摇摇晃晃,门窗关着的话,十个有九个晕。
今天两姐妹到田里栽油菜,油菜籽撒下去不管它,也能长,但是菜籽粒长得不好,出油不行。
孙老汉每年都是带着孩子一颗一颗挖出来,再栽种下去,这样菜籽粒个个又黑又圆的,家里虽然没有肉,但是油水足一些,孩子身体也能好点。
“你俩怎么下村了?”
王大柱背着个篓子,戴着个草帽,谁也看不出来他是个老师长,以为就是个农村种地小老头,让警卫兵去哪找人去?
“还不是警卫兵电话打到我们团部了,说您不见了,把他们给吓死了,我就来找付麻杆瞅瞅,万一您来了呢?哎,真让我逮着人了!”
“苏大头,你说谁麻杆呢?”
付建强踹了战友一脚。
苏红岩拉过身后的苏鹏程,一巴掌拍在苏鹏程的后脑勺,“叫爷爷!”
“王爷爷好!”
“鹏程一晃这么大了,长得真精神。”
“咳,指导员,您跑这里做什么啊?”
苏团长伸手就把背篓拎过来,握住指导员的手。
“这不是想选好种子嘛,现在国家人口增长趋势迅速,田里产量跟不上的话,大家吃不饱肚子啊!”
指导员年轻时候就是耕田一把好手,在军队里给他们上课训练之余,都是泡在田里,到老了还是丢不开土地。
“也是的,咱们淮海县五十万人口,田产量十几万吨,交完公粮,老百姓有的人家都不够吃,更别说吃鱼肉了,百姓苦啊。”
付乡长提起这茬,中年的黑汉子眼眶都红了,他常年在乡下蹲点,可不是对农村产量最熟悉。
“有指导员在,迟早能实现科学种田的!”
苏团长扯着大嗓门冲散大家的忧伤,他个大老粗不习惯煽情。
“是的,对了,老付,你知道孙家明是哪一户吗?我听说他家今年水稻大丰收,想去看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