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35章 药田精细(1 / 2)

加入书签

    第2135章药田精细(第1/2页)

    赵金业带着朱淑顺几人,手持锄具来到田边,向林婉婉微微颔首后,便俯身开始采掘。

    锄刃破开土层,带着潮气的泥土被掀开,一株株茎秆粗实的黄芪破土而出。

    根系丰盈的药材裹着湿润的泥土,在阳光下泛着褐金色的光泽。

    随行众人皆是经验丰富的内行,仅观察根须形态与表皮纹理,纷纷颔首称许,“看这品相,得有三年左右了。”

    三年,意味着林婉婉和赵大夫连续承担了三年的未知风险,从播撒种子、分株定植到日常管护,投入的心力与钱帛难以估量,直至今日方见分晓。

    “年份虽足,但药效究竟如何?”这才是众人最在意的问题。

    在各大医馆与药材商的评价体系里,三年生黄芪只能算刚够得上台面,远不及五年、七年期的药材价值。

    至于十年以上的老黄芪,更是难得一见的臻品。

    林婉婉笑着安抚道:“诸位不必心急,这些新采的药材尚未清理炮制,评判药效为时过早。等我们下山后,完成初步加工,再请诸位详加检验可好?”

    谢广运忽然拨开人群,目光灼灼地望向林婉婉,“林娘子,可否容我也采挖几株?”

    一位须发皆白的老医师随之应和,“老朽一时技痒,多年未曾亲手采收药材,也想活动活动筋骨。”

    在场众人都心知肚明,谢广运虽擅长经营,却早已疏于医道,采药技艺更是生疏。

    他上次亲自入山采药,恐怕要追溯到二十余年前当药童的岁月。

    谢静徽立即将自己的锄具送到谢广运手边,“堂伯,你用我这把!”

    她们师姐妹几人所用的锄头,是林婉婉专门请人定制的,比寻常农具更为轻便趁手。

    她并未刻意掩饰自己与谢广运的亲戚关系。

    一则长安医界大多知晓这层联系,二来医道传承本就常见亲属相授,父子相继、兄弟相传、师徒相承,皆是常事。

    反倒是像杜若昭这样,出身寒门转而习医的,实属少见。

    谢广运接过锄头,模仿赵金业的姿态挥动起来,谁知力道拿捏不稳,一锄落下非但未掘出黄芪,反而险些伤及邻近的药株。

    赵大夫在一旁瞧得真切,不由得别过脸去,嘴角轻抿,那不太熟练的动作,倒让他想起了当初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林婉婉。

    两人这般养尊处优的作派,倒颇有几分神似。

    尽管谢广运与那位老大夫动作略显生涩,却意外成为了最合适的现场演示者。

    他们挖掘节奏较为缓慢,下锄的角度也更利于观察,使得周围众人能清楚看到土壤的松软程度,以及黄芪根须在土中舒展的形态。

    新采的黄芪被快速分为两类,根茎部分被轻柔地拂去附土,枝叶则另行归拢。

    不多时,几只背篓便被整理得满满当当。

    此时大家虽还不能直接检视黄芪的根茎,只能站在稍远处观察那些被视为“无用”的叶片,却也能从中窥得些许端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135章药田精细(第2/2页)

    一位老大夫俯身细嗅叶片,颔首说道:“叶色鲜润、质地韧实,凑近可闻淡淡的豆腥气,这是长势好的征兆,想来底下的根茎定是饱满粗壮。”

    众人在山上忙碌了将近一个时辰,最终带着十余筐沉甸甸的“战利品”,声势浩荡地向山下走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