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密语(3 / 3)

加入书签

辞也罢,为何要出此下策,授人以柄呢?您这一走,徐党是不会让那些您举荐的大臣好过的。”

“其实那话本不是臣要说的,可是为了我大魏江山,臣不得不这么说。至于我的那些学生,也该到考验他们的时候了。聪明的自会安安静静干本分事,皇上也会保他们。那些不识势的,煽风点火的,谁都保不了他们。”

黄涛看文康忧心忡忡,笑问道:“太子殿下,最近朝中多有‘旧臣见疏,新贵得势’之言论,您怎么看?”

“一派胡言。” 文康阴冷地笑道:“他们也不想想,徐家可是为我大魏当了一百三十年的官。要说旧臣,他们才是我大魏第一旧臣!不倒徐家,还能倒谁?”

黄涛又问:“太子觉得徐家何时会倒?”

文康只思考了片刻便回道:“以皇上之圣明,待到此次战火平息,国库尚有存银之际,便是徐家灭亡之时。”

“那么那些徐家举荐过的官员呢?”

文康立马答道:“若是能臣良将,皇上动手前必会多次提醒,劝他们早日回头。至于那些害群之马,轻则革职,重则极刑。”

黄涛闻之甚是欣喜,太子文康之言与皇上昨夜和他商讨的对策几乎如出一辙。若是再加以悉心培养,则又是一位中兴之主,真是天佑大魏。

黄涛激动道:“太子殿下,这就是关键所在。这些日子,您一定要多从徐党那争取些栋梁之臣,不能让皇上难以下定倒徐决心,更不能让皇上将来无人可用。”

文康自信满满道:“师傅放心,学生已将教诲谨记在心,定不会让皇上为难。”

……

红日西斜,马不停蹄奔波了一天的文渊终于选择在一处城郭留宿。他这一天无心观赏沿途风景,时刻都在思索着该如何向父皇禀报自己在乾州的经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以见闻之事让父皇下定决心倒徐。但他绝不会想到,虽身在千里之外,父子兄弟竟是同一条心。

残阳如血,同光乘着御驾悄然离开皇宫。御驾去往的方向并不是哪位官员的府邸,而是前往一个偏僻且无人想去的地方。

到了此地,天已然黑了。太监打了灯笼,让高挂的红字匾额依然可见,市井传言这三字是由受刑之人的鲜血写成的。

此处乃止武门,若无圣旨令牌,进者必诛。

御驾在外,同光披了身黑袍步入大门,步履所至,密卫随之。为了顺利倒徐,他还要见一人,此人身在诏狱,已饱受皮肉之苦。

同光步入牢房,无视周遭地狱之景,怨鬼哀嚎。在牢房最深处,躺着个气若悬丝的瘦鬼。那瘦鬼见到同光,仍要忍受剧痛挣扎着爬起来磕头。

“罪臣谢玄瑛,叩见皇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