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阳光房(1 / 2)

加入书签

“各位上午好,我叫肖云谊,现任崇城C区华新街道办法制科科长,很高兴受邀来和大家分享一些行政执法的实务经验……”

但凡昨天的唐秋水留注意力在讲台上多停几秒,这时的唐秋水也不至于如此惊讶。

其实后来仔细想了想,思路打开后,倒也没那么大惊小怪了。毕竟法律圈子就这么大,是她那个“以后不会再见”的想法格局小了。

只不过当下这一瞬,唐秋水是措手不及的。

梁渠以为,他助理和肖云谊今天应该是第一次见面才对。可肖云谊这熟稔的打招呼口吻,以及女生脸上明显僵硬的表情,都说明他们在此之前已经见过。并且其中一方,对另一方出现在这里有些始料未及。

“你们认识?”梁渠这话是看向旁边的唐秋水问的。

“嗯,就昨天。”回答他的却是对面的肖云谊,“在H大研究生院,唐同学去听了一场讲座,我是主讲人。”

男人说话时脸上始终带笑,和在讲台上如出一辙,偏白的肤色让他的笑容看起来纯良温润。但,唐秋水并不觉得他是个可亲近的人。相反,她潜意识里有点害怕他。

他就像个不常用的生僻字,让人看不懂。

是因为不熟吗?可就像肖云谊自己说的,这已经是他们的第二次见面了哎。

或许是她想太多。唐秋水勉力使自己平静下来,为自己疏忽大意导致的社交事故而感到抱歉:“ 不好意思肖老师,昨天在学校我没能认出……”

肖云谊却出口打断,跟抖烟灰似的将那些不愉快的回忆统统抖落,不计前嫌道:“我就说唐同学怎么对行政实务这么了解,原来是师从梁大律师。”

“……”

可真行,一句恭维话夸了俩,就是不知道里头兑了多少虚与委蛇。唐秋水有些接受无能,余光一瞥,却发现梁渠因为这句彩虹屁一下子笑开了。

……呵男人。唐秋水当即抿紧嘴巴,不再吱声。

点到为止的寒暄。很快,肖云谊引二人在他对面的两张沙发椅上落座。梁渠也趁机把话题往正事上引:“您之前说,有段录音要放?”

“对,”肖云谊点头,接着俯身去向横在两排沙发椅中间的一张矮桌。桌上早早准备好了笔记本,上面插着u盘。他在触摸板上点了一下,“是我们的城管执法人员和相对人的通话录音。”

录音播放开始,会议室寂如信徒默祷的教堂。

开头是几声滋滋响,似漏出的电流,没有实质性的内容。几秒后,方出来一个嗓音嘶哑的男声:“老赵,是兴宝路5555弄305号102室的老赵吗?”

那头的人沉默了一下,而后冷漠“嗯”了声:“你说。”

确认身份后,男声变得雄浑了几分,似在立威:“老赵,你上个礼拜没有把东西拆掉,今天我和居委、物业又上了一次门,把法律文书放在你家装修工人那里了。你今天下午有空的话,到我这来签个字。”

最后那个命令式语气让那头的人再次沉默。这次沉默的时间有点久,因为组织了一段较长的话:“我现在和你把话说清楚,我不想再跟你为这个破事继续纠缠下去。你非要搞我的话,尽管去动员楼上的人,以物权法,相邻关系起诉我。我只接受法院到我家里来强拆,不接受任何调解好伐。”

“老赵,我没有在跟你讲调解,你搭的这个东西属于违法搭建当中的违法构筑物……”

“我不管你怎么定性,你拿到法院的强拆令再说。”

“喂,喂老赵?”

录音戛然而止。

刁民。

整段听完后,唐秋水脑中第一时间跳出来的是这个词,这个梁渠常挂在嘴边的词。

她吓了一跳,对这样的自己感到陌生。她向来不喜欢听梁渠用这个词,可此时的她,竟也先入为主地用这两个字给录音里这位素不相识的“老赵”定了性。

还好它只存在于头脑中,是意思表示的胚胎,她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把这个危险的想法折断,碾碎,扔进回收站,警告自己下不为例。

录音过于简单片面,难以窥见全貌,肖云谊遂从头开始介绍起这个案子。

“今年四月初,有居民到居委会投诉,称小区里有人违法搭建。居委当天就把这件事上报街道,街道的城管执法人员立刻联系小区物业经理,请他查询该业主的身份信息……”

相对人名叫赵巷,是涉事小区协和家园的一名业主,住在底层一楼。未取得建设规划许可,擅自在天井违法搭建。

案发后,执法人员先与赵巷就搭建情况进行了一次口头沟通,希望其尽快自行拆除,赵巷当时表示同意。

谁料一周后,居委会再次接到了居民投诉。执法人员来到现场复查,发现赵巷根本没有信守承诺,甚至还让装修工人给违建安装玻璃。

“执法人员进行了现场勘验,赵巷搭建的这个构筑物为钢质框架玻璃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