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前车之鉴(1 / 2)

加入书签

林若绾摇摇头,“你这双眼看人无数,向来不曾出错,为什么今日就突然怀疑起自己的眼光了?”

“可太太不也说过,砚浓少爷的心思让人难以捉摸,深沉的不像个小孩子么?”

初来时,姜嬷嬷摒弃私心认真的观察了几天,才惊觉,许砚浓这孩子果然不像任何一个撒娇、任性、娇气的小孩。

没人和她交谈玩耍时,她要么睡得昏天黑地,要么就靠在那棵法国梧桐树下,睁着一双漂亮的大眼睛发呆、晒太阳。

这般心性的许砚浓不似孩子,反倒像是一个暮霭沉沉的老人,快要行将就木前最后的回光返照。

林若绾眼神微黯:“是我想左了,她这般心性剔透的小孩儿,却跟着梁诗雨那样的恶人,心思不深沉,怕是早就活不成了。”

“那太太就不怕,她也是梁诗雨那样的恶人心肠,只是心思深,埋的也深?”

“不会,如若今日这事,他一直冷眼旁观不言不语,我倒要对她提防一些,可她既然不管不顾的顶撞我,顶撞三姨太,只为维护尧尧,那才说明这孩子是真的重情重义,真的善。”

一个这么小的孩子,不管是非对错、善恶黑白,只不动声色的察言观色,悄无声息的躲在暗处窥伺人心,小心的权衡利弊,这样的心计不是太可怕了吗?

可许砚浓那孩子,分明只是在静静地等待一个结果,等着看自己会不会站出来为尧尧讨一个公道。

“我们在伺机观察她的时候,她又何尝不是在悄悄地观察我们呢?”

一步一步的观察,一次一次的考核,眼看着许砚浓就要让她们通过这一次的考核,彻底让她们进入自己尘封的内心。

可惜......

林若绾捏着白瓷杯的手指微微泛白,“就因为三姨太这个蠢货,砚浓这孩子怕是要对我们心存芥蒂了。”

姜嬷嬷宽心一笑道:“那也不怕,反正咱们是真心待她,这孩子聪慧,一早能知道谁对她好,谁对她歹。”

林若绾若有所思的点点头,她抱着一颗私心,借着慕容尧的幌子,将许砚浓暂养在自己的身边,一方面希冀着她能学的更有城府些,一方面却又希冀着她能像尧尧一样,永远这么天真烂漫。

莫要如自己一般,机关算尽,日日挂个面具做人。

那一日许观山说要为两个孩子延请先生,倒也是真的放在了心上,有学问的先生也带来了几个给林若绾相看。

事关孩子教育大事,林若绾打起了十二分精神,从教育到生活细节,再到性情爱好就没有一项不查,一项不问的。

光这些调查问卷,林若绾就记了一个厚厚的本子。

一个月过去了,夏去秋来,许观山记起这桩事,来问时才发现,那么厚的一个本子上,竟然没有一个人通过林若绾的考核。

听了林若绾的审核标准,许观山偷偷的抹了一把汗。

幸好当年她不是拿这套考核标准来相看自己的男人,不然他怕是使出九牛二虎之力都娶不到她。

“教书育人这个活计,看似简单,实则学问大了去了,哪里能只看他们学问高深就定下此人可用不可用呢?”

许观山哼了一声不以为意:“不然呢?你还要看什么?”

“当然是脾气秉性,处世为人啊!”林若绾细细的与许观山分析道:“你看,尧尧未来可是要带军队的,那品性的重要性就不用我多说了吧?”

许观山:“那砚浓呢?她总不用带兵打仗吧!”

林若绾理直气壮道:“可砚浓长大了总要接手家里的生意吧?咱们生意人不就讲究诚信为本么?一个惯于弄虚作假的老板,生意可是做不长久的。”

她一番分析过后,就连许观山都觉得她说的有理,也跟着心惊肉跳的怪自己粗心,险些误了两个孩子。

“按你说的来,先生着急找,可咱们也得宁缺毋滥,不能什么歪瓜裂枣的都收进来。”

有了许观山这句话,林若绾接下来对先生的考核,愈加严苛,愈加吹毛求疵。

许砚浓坐在沙发上,仍然抱着一本书在看,慕容尧靠在她身边,瞧着外面的满地金黄色的落叶,唉声叹气道:“我也想读书识字,可眼瞅着冬天都要来了,二姨母的先生还没选中。”

她不搭腔,慕容尧就继续絮絮叨叨:“你说说这哪是选先生啊,当年满清皇帝给自己选妃子都没这么谨慎吧?”

被吵得压根没办法专心读书的许砚浓,气的捏了捏慕容尧肉乎乎的脸蛋儿:“你还真是不知好歹啊,母亲这么日夜操劳的选妃...啊呸,选先生,不还是为了咱们吗?”

话是这么说,慕容尧心里也明白,“弟弟,听说你三姨娘快给你生弟弟了,你开心么?”

今日三姨太太肚子愈发的大,眼瞅着即将临盆,许观山几乎都住到三姨太那院儿去了,只等着三姨太能再给他添一个儿子。

许砚浓哼道:“开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