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解决(1 / 2)

加入书签

那个突然找上费武的富商其实是受了萧景辰的指使,他家里也根本没有什么摔伤瘫痪的老母,不过是为了诱导费武说出蒋太妃的事情,且时间掐得好,恰好被蒋世安听到。蒋世安哪怕再和蒋太妃生疏,到底也是亲姑侄,且又有孝道所限,必然不会放任不管。

蒋世安一旦向隆安帝提了蒋太妃的事,以隆安帝多疑的性子,必然会多想一层,很容易就能查到是费武泄露了蒋太妃之事。

隆安帝最忌讳宫廷之事外传,尤其是影响他圣君名声的事情就更是难以容忍。

但是此事最多只在隆安帝心里埋下了一颗厌烦的种子,并不确定是否会让费武从太医院滚出去。毕竟,隆安帝是极要面子,且自认是赏罚分明的君王。而费武多舌之事,并没有触及律法。蒋太妃的情况也确实是宫里照顾不周,理亏在先,也不好拿来当费武的错处。

于是,苏菡便又想到让林大婶带着铁柱状告费武误诊,证实他是个无能且贪财的庸医。隆安帝自然不会容忍。为了维持太医院在民间的形象,也为了让老百姓觉得律法公正,再加上隆安帝本就因太妃之事对费武不满。正好借此,给了他一个问罪的理由。

令人没有想到的是,隆安帝不光罢免了费武太医之职,且还要了他的命。按大周律法来看,误诊却没有致人死亡,罪不致死。最多削去官职,外加赔偿。但是泄露蒋太妃的事情,说起来也算不上多大的罪过,说到底也不过是一口闲谈。

说到底,罪过的轻重,臣子的生死统统都在隆安帝的一念之间。在隆安帝看来,费武是庸医,留之无用,且还败坏太医院的名声,让百姓议论。不如干脆除之而后快,反而能给自己树立贤明君主的形象。

对于费武的死,苏菡倒是没有太多感觉。尤其是想到他差点害死铁柱,死了也不可惜。

本来萧景辰不太同意苏菡出面作证,但是苏菡认为费武误诊之事,除了自己没有更合适的人出面了。而且这些事情本就瞒不住,刻意隐瞒,反而有此地无银三百两之嫌。

思量再三,萧景辰从各方面权衡后,觉得对苏菡没有什么影响,反而有利于提高她在民间的声望,这才点头同意。

蒋世安递求见太妃的牌子,很快得到了回复,让他下月初五觐见。中间之所以隔了半个月的时间,是因为皇帝亲自下令,让郑子澄亲自去给蒋太妃医治调理好了再见娘家人。

此外,皇后娘娘也重新派来内侍照顾蒋太妃的衣食起居。

苏菡再来宁安宫的时候,大殿内外焕然一新。蒋太妃正被宫女抬在院子里晒太阳,她衣着整齐干净,头发也梳理得一丝不乱。整个人看上去精神好了许多,依稀中还能窥见几分年轻时候的风华。

看到苏菡时,蒋太妃的脸上露出了一抹忧伤:“春儿昨晚上去了。”

苏菡也听说这事了,劝慰道:“生老病死本就无奈,即便医术高超者也是只能医病而不能医命。太妃娘娘请节哀。”

蒋太妃对身边的两个宫女道:“本宫饿了,你去看看小厨房的燕窝可炖好了。”

把无关的人支开之后,蒋太妃才对苏菡道:“你无需宽慰本宫,本宫活了这么久,还有何看不开的。好在陛下应了本宫将春儿送回她故乡安葬,也算了她最后的心愿。苏太医,还是应当多谢你了。”

蒋太妃虽然老了,可是脑子并不笨。知道皇帝突然来过问她的事情,皇后还亲自给她指派了宫女,也恢复了往日的衣食待遇。这一切的一切都非空穴来风。

下月初五,她的侄儿蒋世安便会入宫探望。她已经答应了隆安帝,不会将过去的事情透露出去,以免皇家声誉受损。所以隆安帝答应将春儿送回故乡厚葬。

这真是在划算不过的一笔买卖,也因为如此,隆安帝觉得蒋太妃简直太识大体了。

蒋太妃苦笑一声:“本宫怎可不识大体?本宫若是提了过分的条件,或者是将本宫在宫里的事情透出了一言半语,那么本宫根本就别想见到娘家人。甚至,见到了也只会连累到家族。”

皇家的事情,可谓是弯绕绕,没有几分心眼根本活不下去。

苏菡又给蒋太妃请了脉搏,检查了身体。有宫人的精心服侍下,蒋太妃背上的褥疮好的很快,脉搏也强健了不少。

虽然她的情况好坏,和养护息息相关,但是不过才几天时间,居然有如此明显的改善,实在出乎苏菡的意料。

“太妃娘娘,这几日都是郑大人给您医治的吗?”

蒋太妃点头:“还别说,那郑子澄虽然是个势利小人,但是医术着实不错。尤其是他给本宫吃的那几服汤药,一服下去便神清目明,浑身爽利。不瞒你说,本宫之前还以为自己活不过今年的冬日了,可是吃了郑大人的药后,又觉得还能熬几年。”

苏菡道:“郑太医的药居然又如此奇效?果然,能坐上医正之位的,是有本事的。”

她顿了顿,又试探着问道:“太妃娘娘,可否告知下官我父亲之事?”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