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五章 初制盐(三)(1 / 2)

加入书签

刘沂笑了笑,随后拿起一块棉布,对着太阳让他们看。

那小兵离她最近,更是仔细地看了看,不明所以地说道:“殿下,这就是棉布啊,没什么稀奇的。”

刘沂却再次引导道:“你且对着太阳看,是不是看到一些极其细密的小孔?”

“哎,是!”

看着众人一个又一个上来拿起棉布试了一下,露出果然如此的神情,刘沂继续解释道:“这棉布好比一个筛子,水流过时,比棉布孔大的物质就会被留下,所以才会有黑色的渣滓。若是再过滤几次后,杂质已经基本上过滤干净,水中的物质都比棉布孔小,再用棉布自然也就没有效果了,其实啊,下一步则是要脱毒处理。”

宋钰一听,心知她心中是有一番章程了,此刻便扮演起了不耻下问的角色,问道:“敢问公主却是如何脱毒?”

“请看!”

只见刘沂笑着取过一个大的漏斗,示意侍卫将木炭砸碎,她再亲自动手把木炭利用四层棉布包好塞进漏斗,挤得个真叫严严实实,随后又因地制宜地找了个架子,把漏斗固定在架子上,将方才桶里的那些溶液倒进漏斗。

而那浅灰色的溶液顺着漏斗缓缓的透过棉布和木炭流下,流出来的竟然是淡白色。

其实,棉布,木炭什么的,这两样东西都算做比较常见的,可从来没有人把他们放在一起用,今儿个在场众人可真是开了眼,原来木炭还可以制盐!

“木炭竟然还有这般用处?我以前只是用它烧火取暖,简直是暴殄天物!”

“可不是嘛?太不可思议了!”

“真是神乎其技啊,棉布和木炭竟然能把浅灰色的水变成淡白色。”

在场之人无不争先恐后地赞叹了起来,唯有刚刚那个话多的小兵还一脸不解的模样。

只听他疑惑道:“既然棉布没有用处了,为何这漏斗中还放着棉布?”

其他人深怕他惹恼了刘沂,连忙打个哈哈:“呸,你这小毛头懂些什么?快快闭嘴吧!”

而刘沂却是循声望去,只见说话的还是那个小兵,便温和地问道:“多思多想是好事,还不知道你叫什么名字呢?”

这还是第一次有这么个大人物这么亲近地同他说话,那小兵瞬间脸就红了,好一会儿才嗫嚅地说道:“小人贱名李小乙。”

“李小乙?”刘沂轻轻重复着,随后像是开玩笑地问道,“那你定是家中的第二子了!”

“回殿下,正是如此。”

“嗯,”刘沂点点头,短暂地聊了聊天后又把话题重新转到制盐上去了,“小乙,方才你问的那个问题,其实倒很简单,你看这木炭块,有些很小,若是没有棉布,就会直接流下去,杂质越变越多。”

那叫小乙的士兵这才后知后觉般地恍然大悟,神情钦佩地说道:“小人才疏学浅,自然不如长公主殿下思虑周全的!”

刘沂这个人是不耐烦听恭维话的,为了更加保险起见,她又命人用漏斗仔细过滤了三四次,终于使溶液比较接近透明之色。

“来人,架锅!生火!”

“好嘞!”众人不用特意点名,就自发地帮着干了起来。此时他们刚架起铁锅,又生起了火,不一会儿,火就烧的旺极了,刘沂又赶紧让他们把溶液倒进锅里熬。

“好!一切准备就绪,就等盐出锅了。”

慢慢地,木柴燃烧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火越烧越旺,锅里的水越烧越少。越是关键时刻,众人越发地紧张起来,有些人甚至是手指都因用力过度而攥的发白。

细心的宋钰看到了众人紧张的神情,便笑着替他们问道:“殿下,能成吗?”

当然了,他也是为自己问的,毕竟若能制出高纯度且无毒的盐,便无论如何采用怎样的政治手段,都能切实有利地,从源头根部打压私盐猖獗的现象,真正保障普通百姓的生活所需。

刘沂见他疑问,也不知是累了半天有些乏了还是旁的什么原因,就气鼓鼓地说道:“都尉使大人,请把吗字去掉,保守估计,这个方法熬出来的盐比青盐都不遑多让。”

“嘶……”倒吸冷气的声音此起彼伏,所有人(除了事先通过气的宋钰)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刘沂带来的手下还好,他们惊讶之余不过片刻便立刻相信了自己主子的能耐,而随宋钰同行的士兵大大咧咧惯了,显然不相信,便三三两两地质疑道:“长公主殿下,您贵人不知百姓哭,可不要哄骗我等,这青盐可多珍贵啊!哪里是这么轻易就能制成的?”

要知道,除了顶级的贵族豪门,旁的有钱的商户或是地方权贵,平日里使用较多的也就是青盐了,而这么些年来,在大梁境内,也只有几个滨海之地的盐场可以产出,而且过程繁琐,产量极低。

刘沂笑了笑,她也顾不得什么礼仪和形象,直接耸耸肩,指着铁锅说道:“不就是青盐么,不信的话,过会你们自己来看好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