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o5章 迷茫(2 / 2)
错,而是顺着学生的回答,如同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大家深入文本的脉络。
他讲王勃的才情与际遇,讲骈文的华丽与气韵,讲“四美具,二难并”
背后的人生况味。
他引经据典,信手拈来,从六朝骈俪讲到盛唐气象,从滕王阁的兴废讲到个人在宏大时空中的渺小与坚韧。
他的讲解没有激昂的语调,没有刻意的煽情,却像春雨润物,将文字背后的情感、哲理、历史的厚重感,丝丝缕缕地浸润到学生的心田。
讲到“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时,沈谦海特意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视一圈,声音里带着一种深沉的感慨,“同学们,人生际遇,起伏难料。
重要的不是在哪里,或者此刻是否在低谷,而是心中是否还有那股‘扶摇’而上的志气,是否相信‘桑榆’未晚的可能!
这份相信,往往比一时的顺遂更为珍贵。”
陈默听得格外认真。
沈老师的课总是这样,不疾不徐,却总能让人沉静下来,触摸到文字的温度和思想的深度。
他感觉早读时在走廊上萦绕的那点迷茫,似乎在这沉静的讲述中被稍稍抚平了一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