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修改)你别开玩笑了,像我这样的人怎么可能。(1 / 1)
翌日。
五点五十分,苏暖没有睡懒觉的习惯,早上醒来的比郑鑫鑫还早,洗漱完下楼,徐奶奶和许晴已经在做早饭了。
“暖暖,怎么这么早起来了,不多睡一会儿?”徐奶奶转过身,眼底笑出褶子,朝着厨房门口的苏暖开口道。
“早早起来,锻炼一会儿。”
苏暖露出浅笑,和徐奶奶打了声招呼:“师嫂,我先去外面公园跑个步。”
“行,你去吧,还有半个小时早饭就好了,记得回来吃。”
徐奶奶有些意外,没想到苏暖还有早起跑步的习惯,过了片刻,徐奶奶又想到了一出,“等等,我找小鑫陪你去,那小子回来这几天天天睡到日上三竿,也该把之前的早起锻炼捡起来了。”
“嗯嗯嗯,好的。”苏暖忒乖巧点头。
又过了一会儿,等两人出门时,郑鑫鑫还打着哈欠,不过怀里依旧没忘记抱上他的那个宝贝罐子。
一路从徐家小跑过去,算是做了热身运动。
到达所谓小公园,实则小广场。清晨的小广场安静又热闹,广场上有几个乒乓球案子,一群衣着朴素的老人围在那儿对练或下棋。站在旁边静静观察了一会儿后,苏暖找了一处没人的空地,活动了一下身体,开始练八段锦。
修炼这东西,是要讲究持之以恒的,八段锦不仅仅是强身健体的保健操,同时通过每式的动作,达到行气活血、协调修炼的功能。
最重要,不打眼,但是看起来也很能唬人就是了。
树下,她身姿舒展,如锦缎般柔顺,一招一式间仿若与晨光相融。
郑鑫鑫顿时放下罐子,跟着小姑奶奶练,自从之前在江宁县看小姑奶奶比划了一点点招式,他就一直想找机会学来着。
一套动作打下来,郑鑫鑫直觉的身体暖洋洋的,熬夜的疲惫感也都消失的一干二净。
“好!”
苏暖刚刚收功,树后面就响起了一道叫好声,是一位穿着白短袖的老人,头发斑白,胸前还印着大大的“京市”二字。
看模样,这老人要么是卫生部的离退休老人,要么是附近大院里的部队干部,不然哪有这一身的官威。
“小姑娘,你刚才练的是文八段吧?” 老人走上前,抛过来一句。
“对,是文八段。”没想到遇到了个懂行的。
八段锦功法起源于北宋,主要分为北派和南派,南派又称为“文八段”,行功时多采用站式,动作以柔为主。而北派八段锦行功时多采用马步,动作以刚为主,又称 “武八段”。
“你这一套文八段可不简单呀。”
老人笑着点点头,又道:“我刚才站在边上许久,你的招式和现在外面一些人教的不一样,更为柔和缓慢,呼吸配合也更为圆润。是有改编过么?”
“……”苏暖信口胡诌,“我也不懂,就是在旧书摊上买的一本书里学的。”
万精油公式:背锅的师父,消失的书。
老人无可无不可地颔首,算是赞同她的说辞。
“我叫赵正阳,就住在这个院子,平日里也会在这练一练八段锦,你要是感兴趣咱们可以互相学习,明天你们还来吗?”老人又想一出。
苏暖也不知道明天有没有安排,只道:“有空我就来。对了,我姓......”
没等她话说完。
“赵正阳?”
虽然已经七八年没见了,但是郑鑫鑫对于赵正阳的印象十分深刻,眨眨眼玩笑道:“赵爷爷,你怎么好久没来找我爷爷扎针了啊?”
说起来,赵爷爷跟他爷爷可是多年的老对头了。俩人当年在部队,一个是团长,一个是军医,各司其职,配合默契,可私底下两人却谁也看谁不顺眼,不过可能是互怼的多了,关系反而越来越好。
“你爷爷,扎针?”
赵正阳一愣,上下打量了郑鑫鑫一眼,乐了,“上次见你还是一个小豆丁呢,一转眼都长这么大了。”
抬手指了指自已的腰部。
于郑鑫鑫寒暄了一番,赵正阳从裤兜里掏出一块银色的怀表,单手翻开表盖瞅了瞅,说:“今天就聊到这儿吧,我还有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