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额,这三味药,就能治好了?(1 / 2)

加入书签

“柳爷爷,我过来了,你在家没有?”

来人是一位十三四岁的少年,他或许是刚从山上下来,脸上和裤管上还沾了一些黄泥巴,进了门也不忌讳外人在,蹭蹭蹭大步跑了过去,凑到老柳旁边,从自己的竹篓里掏出一包荷叶打开。

老柳看到少年的动作,微微挑眉。

哎,看来这小子身体才刚好一点,又自儿个偷偷进山采药了。

“柳爷爷,你快看,药草王,今天采到了好多,都给你。”少年说完将竹篓里剩下的两包一股脑塞到他手里。

一脸期待地道,“我奶之前吃的那种药可以再换一些给我吗?”

“药草王?”

老柳表情一变,避开了少年伸过来的手,直接一巴掌狠狠拍在对方的脑袋上,呵斥道,“臭小子,长能耐了啊,跟你说不要进深山,不要进深山,都当耳旁风了!之前的教训还没吃够吗?你要是出了事儿,留下你奶一个人怎么办?”

越说越生气,老柳随手抄起门边的扫帚就往少年屁股上招呼。

不给点苦头,有些人是不知道疼了!

“啊——啊——柳爷爷,别打,别打!!”少年一边捂着屁股上蹿下跳,一边慌慌张张解释,“我没进深山,这些都是我河对面那片山脚下采到的。”

听到这话,老柳顿时停下动作,皱着眉头,语气依旧不善,“真的?”

“真的真的,不信你去看,脚印还在那儿呢。”

老柳看了一眼少年的裤腿,果然都是水渍和泥泞,看起来确实跑了不少路。

不过那人来人往的山脚,怎么会有这么多药草王,他还是有些难以置信。

看到柳爷爷还想再问些什么,少年装作着急地说道,“柳爷爷,我奶已经两天下不了地了,就等着你的药呢!”

随着少年的话语落下,老柳也顾不上其他了,放下扫帚,对苏暖他们说了一句,“两位不好意思啊,稍等一下。”

说罢,转身进了里间,不多会儿他便从里面出来,手里拿着两个装着淡黄色液体的玻璃瓶,看上去应该是药酒或者药水之类的,不过量不大。

“柳同志还懂治病?”

方国良好奇心起,笑着问了一句。

“我哪会那些!”

老柳也不隐瞒,笑着道:“我家祖上是开医馆的,不过到我这儿已经断层好几代了,就只剩下几个压箱底的秘方。”

“介意我看一下吗?”

方国良问。

“瞧您说的,这有什么可介意的。”

老柳笑着分出一个玻璃瓶,递给方国良,方国良打开上面的木塞,顿时一股药酒香味扑鼻而来,他若有所思,好像是知道了,又好像不知道。

正想凑近仔细分辨一下,耳边突然传来一道清脆的嗓音。

“通脉散结!”

被苏暖一提醒,方国良恍然大悟,轻拍额头,“是痹症!!我说怎么这么熟悉!”

老柳在边上听着,有些诧异,他承认苏暖分辨药材水平不低,可这个,他还真不信有人可以靠闻一闻就闻出来。

“小苏大夫不会连这个都能......”

然而,他的话才说了一半,只听苏暖继续说道,“川草乌,羌活,独活,全当归,断......”

“小苏大夫!”

老柳吓了一跳,急忙大喊一声打断她。

苏暖顺势停下话语,勾了勾唇角。

老柳红着脸,拿过方国良手里的药酒,连带自己的一起塞进看愣了的少年手里,少年听着三人在那神神秘秘说了半天结果最后什么都没听到,也是有些郁闷。

但他没有问,只是把药酒小心的抱在怀里,准备告辞。

“等等,行动不便,你奶奶是不是经常感觉到关节的地方灼热红肿,痛不可触,得冷则舒,而且皮下有结节或者红斑?”

“是,是的,你怎么知道?”少年一脸懵。

苏暖点点头,这药酒没有问题,就是治疗太保守了,用药不够大胆,因此效果也就大大减小了。

当日行一善了吧!

她打开笔记本写了个方子,撕下一页递给少年,“回去之后,生药煎煮,每天睡前坚持泡一泡,对你奶奶的病情会有所帮助。”

痹症,为中医病名,主要指关节疼痛、肢体麻木甚至关节僵直、肿大变形等为主要特征的一类疾病。

《伤寒杂病论》中称其为,“风湿相搏”、“汗出当风”、“久伤取冷”、“汗出入水中”、“风血相搏”、以及“饮酒汗出当风”等,可见痹症更具体化。

接过方子的一瞬间少年霎时间瞪大了眼睛。

察觉到少年的动作,老柳和方国良也朝着方子那里看过去。

不看不要紧,一看吓一跳。

仅仅三行就六个字,好,好简单明了的药方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