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 元襄元年(二合一)(2 / 3)
如霹雳炸响在宫门前!
守门裨将精神一振,哪里还敢有半分犹豫。
“快!快开中门!恭迎陛下!!!”
巨大的宫门在绞索声中,缓缓洞开。
高欢一夹马腹,胯下白马长嘶一声,率先冲入宫城!
宫内更是早已被肃清。
曾经森严侍立的羽林已经不见踪影,唯有一列列玄甲直府锐士,按刀肃立甬道两侧,昭示着宫禁易主、权力更迭的现实。
清凉殿!那座熟悉的、曾经见证了他将元朗扶上至高之位,又即将把对方推向绝望深渊的宏伟大殿,就在眼前。
没来由的,高欢轻笑一声,在宫城之内纵马的,他算是第一人了。
但到了丹陛之下,他还是翻身下马,动作利落的解下马鞭扔给身旁亲卫,未卸战甲,甚至未掸落征尘,就这么一身风霜,大步走了进去!
殿内光线有些昏暗。高高的藻井投下深邃的阴影,只有从殿门透入的光柱,斜斜地照亮了一片区域。
在那片光柱的中心,一个人影,跪伏在地砖上。
他穿着一件明显过于宽大的素色衣袍,那不是皇帝的龙袍,也非诸侯的礼服,更像是罪囚的囚衣,松松垮垮地罩在身上,更显出一种刻意的卑微。
那是元朗,曾经的“大魏天子”,如今的“盛乐公”。
他没有抬头,额发低垂,几乎触碰到冰冷的地面。
整个身体因为长时间的跪伏而微微颤抖,背脊僵硬地拱起,
他的双手规规矩矩地叠放在身前的地砖上,空气凝固得仿佛能捏出水来,压抑得令人心头发闷。
高欢的脚步踏在殿内地砖之上,发出清晰、沉稳、不疾不徐的脚步声,每一步都像重锤敲打在殿内所有人的心上。
他越过匍匐颤抖的臣子身影——那是仅存的几位被允许留下的元魏老臣,或面如死灰,或冷汗涔涔,连大气都不敢喘。
高欢的目光并未在他们身上停留,径直走到元朗身前,停住脚步。玄甲上沾染的塞外风沙与旅途尘埃在斜射的光束下粒粒可见,那高大的身影投射下的阴影,将元朗完全笼罩。
殿内死寂到了极点,连呼吸声都几不可闻,只能听到元朗那急促而压抑的喘息。
高欢静静地俯视着脚下身影,怀朔戍楼的风雪、纵横天下的激荡、长安受禅的辉煌……
无数画面从他眸底闪过。
他缓缓伸出了手。
那是一只握惯了刀剑与权柄的手,骨节分明,带着一种毋庸置疑的力量感。
那只手,没有握拳,没有召唤侍卫,没有指向任何象征权力的物品。
它就这样稳定而坚定地,落在了元朗那因恐惧和用力过度而僵硬颤抖的手臂上。
他的动作看似轻缓,却带着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稳稳地扶住了元朗冰冷的手臂。
“盛乐公,”
高欢的声音响起,不高,却异常清晰地穿透了死寂的大殿,沉稳有力,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
“起来,赐座。”
元朗的身体猛地一个剧烈的抽搐!软绵绵、轻飘飘地被“提”了起来。
若不是高欢的手依旧托着他的肘弯,他恐怕此刻已经滑倒在地。
元朗被“搀”到了一个坐墩上,他甚至下意识地瑟缩了一下。
大殿内十分安静,所有目光都聚焦在那新帝与废帝之间短暂的交汇上。
高欢的目光终于从元朗那张绝望木然的脸上移开,缓缓扫过殿内大气都不敢喘的文武官员,其中部分是晋阳旧属,部分是元魏留用的观望老臣,那目光有如实质,所到之处,众人都下意识地垂下了头。
他再次开口:
“朕受禅登基,非为窃取神器,实乃应天命之所归,顺民心之所向!元魏失德,纲纪崩摧,致使天下板荡,黎庶倒悬,此非朕之罪愆!”
他略作停顿:
“但念及天下苍生,社稷传承,朕亦非绝情寡恩之辈!朕今明令!”
声音陡然拔高,带着沛然莫御的帝王威压:
“凡元魏旧臣,无论过往职司高低,无论曾追随何人,只要此刻迷途知返,愿归顺我大夏、恪守臣节、忠心奉事新朝者,”
他一一审视周围众人:
“皆赦前罪!既往不咎!”
最后一句话音刚落,和晋阳关系不算紧密的元魏旧臣们登时激动了起来。
赦前罪!既往不咎!这几个字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那些曾经的政敌阵营依附者、那些手上沾染过不同势力鲜血的前朝勋贵、那些战败后无奈蛰伏的地方豪强、那些心怀忐忑的洛阳官僚……只要肯低头,肯承认新朝,就能保住身家性命,甚至可能保住荣华富贵!
生的希望!巨大的生的希望!
许多人原本以为高欢回洛阳之日,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