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不忘传承(1 / 2)
就这么吃吃睡睡过了两天,那边龚子寒跟一个村买到了两万斤三七,都是还没磨成粉的药材。
价钱是五毛钱一斤,对当地来说,依旧是比供销社收的还贵,要不是丰收季在夏天,村长高低都能给整上十万斤。
收获的地方是在县城边边的一个民房,桑妤妤和龚子寒一块儿过去的路上问他:“有和村长说让他明天再来这边搬东西吗?”
“说了!村长还问我是啥呢,我说是送给村里的书。”龚子寒一五一十的把他和村长的交谈都说了。
不得不说,龚子寒在社交这块,是真的没有短板,不管是看人,还是谈事,那都是没话说。
桑妤妤快速的进去把三七收了,再把从白因锫家的书拿出来后,就出去找龚子寒会合了。
他带着龚子寒走到好藏车的地方,把车开出来,直接朝着黔省开。
在半夜休息的时候,桑妤妤依旧是开到一个小山村,这回的他们离村民的屋子很近了。
“你在这守着,我去那边解个手,我去远点,一个小时没回来你再来找我。”
桑妤妤嘱咐龚子寒看车,她悄摸摸的朝着村民屋子走去。
月光下能看出来,村里屋子非常破旧,这个山村,桑妤妤特意在地图上标了出来,是她做过调研的村子。
后世一次无意中看纪录片了解到这个村子的很多人,都是手艺传承人,为人淳朴,还出了很多德高望重之人。
在这么穷苦的条件下,硬是靠读书,一代一代的奉献,让这群人走出这个小山村,在非遗的领域做了巨大贡献,当时看的她眼泪都出来了。
桑妤妤决定把白因锫家的一些物资都送给这个村。
她在村里拿出自行车出来骑,找到了村里最大的屋子,和后世她看过的照片一样,就是他们的祠堂。
她直接把白因锫家所有的床和沙发、衣柜,这些大件都放了出来,还有很多没带什么标识的旧衣服和柴米油盐,锅碗瓢盆什么的,都拿了出来,还有一个小箱子的票证。
票证是连号的那些,桑妤妤打散放了一大半,还有五百多块钱。
没有放太多钱的原因是怕财帛动人心,钱多了也许出现利益纠葛,要是因为这个乱了原本向好的发展线,那不是桑妤妤所愿。
票证的上方写着“无偿赠与孟村人,望建学校,兴后代,读书以成材”,写的方式依旧是用报纸剪下来的字贴着的。
光粮食,就有几百斤,只要是白因锫家用过的生活用品,桑妤妤都留给这个村了。
这些东西瞬间堆满了整个祠堂门口,桑妤妤骑着车快速的回到村子边缘马路,再把自行车收进空间,跑着到车边。
龚子寒正在围着车转,也只有这种休息的时候,他才能好好摸摸这个车,研究它的构造。
“走了走了。”桑妤妤直接开门上车。
看着龚子寒还有点恋恋不舍,桑妤妤就知道没引起他的怀疑,很好,继续出发!
又开了差不多两个小时,桑妤妤停下来继续送物资,这回到的是一个英雄村,抗日战争时期,这个村里的人大多数都去从军报国。
很多都战死沙场,也有一些身体残疾有障碍,默默退回老家,抚养子女,要不是后世新闻报道,很多人都不知道有这么一群默默无闻之人。
桑妤妤很敬佩那些人,按照现在的时间线,其实这个村的老兵已经不多了,但他们的后代却依旧在,桑妤妤想把剩下的钱票都送与他们。
那是他们该得的!
借着拉肚子的借口,桑妤妤又让龚子寒看车,她一个人跑去村子里了。
龚子寒没多想,他能在外摸车的时间也就是这个休息时候了,只要桑姐没危险,他也不过多干涉桑姐的“私生活”。
桑妤妤这回也是直奔祠堂!
她会把剩下的所有粮票肉票什么票,都留在这个英雄村。
怕只留一个小箱子不起眼,也怕出什么意外,桑妤妤把蓝源天家搬来的床和桌椅板凳,还有油盐酱醋、粮食和衣服、锅碗瓢盆……
跟在孟村一样,都拿出来堆着了,虽然没有白因锫家的多,但一股脑的堆在祠堂门口,也是很壮观的。
信是桑妤妤拿白纸和朱砂,用左手写的大字,一左一右两个小木盒押着:
“赠与军人后辈,铁马金戈刀光闪,血染征袍气吞虹。英勇护家邦,我护英雄后!”
钱和票是打乱放的,在白因锫家得到的所有票证,没给孟村的,都给英雄村了。
还有一千块的零钱,装在另一个小木盒里。这笔钱比孟村多是因为桑妤妤知道这个村子的战士更多,用信上的理由更能说得过去。
她不想因为无偿赠与而让人担惊受怕,这也是她没有像原来想的那样,去坐车的时候或者是供销社买东西的时候塞别人兜里。
因为她不知道对方是好人还是老登,也不知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