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宁辰:周公瑾,若想回去让孙策拿司马氏人头来换(1 / 2)

加入书签

“不错。”

荀攸边走边行,说道:“两千万百姓,有人耕田,有人参军,有人读书,有人为雇工,有人为商客,有人为官吏,大兴的女子可入学,妇女可入织坊,战场下来的伤兵可为府衙武吏,这便是大兴,而君所治徐州,除了百姓,与士族豪强,还有什么?”

周瑜问道:“据我所知,大兴赋税并不苛重,为何能为中原倾入两千万石粮食?”

“储粮。”

荀攸淡笑道:“大兴从百姓手中购买粮食,储备于各州郡之中,大则四五百石,小则一二百石,这些并不计算在司储之中,而是作为天灾人祸赈灾,大兴商会行商之用。”

周瑜漠然道:“这与商君令有悖。”

“是啊。”

荀攸淡笑道:“故而,大兴奉百姓为重,百姓富则大兴富,百姓强则大兴强,少年勇,则大兴勇,少年智则大兴智,百姓农作之后,可以前往工坊雇工赚取酬劳,学子休沐时亦可赚取钱财学费,大兴每一个人都是为了未来而奋力,而君所治徐州百姓,只为求活。”

“是吗?”

周瑜一时沉默了。

大兴学府。

内部并没有以往热闹。

临近年关,学子,祭酒早已休沐。

有人在家刻苦读书,有人则是借着休沐时间,赚取一些学费,不过更多的人则是充斥六部下辖,协助处理各种事情。

尤其是公输学子,农业学子更盛。

博士楼。

九层之楼,大兴为最。

入楼之后,留守的博士祭酒都在忙碌。

司马徽年迈了许多,正在打磨一个水晶镜片,还时不时放在眼前瞅一瞅。

“司业司丞。”

荀攸微微颔首道。

司马徽抬头笑道:“荀司丞,这是来寻王上?”

“是。”

荀攸应道。

司马徽目光落在周瑜身上,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说道:“王上在第九层,今天早些时辰就来了,一直在翻阅陆逊的课考。”

“嗯。”

荀攸点了点头,领人朝着九层而行。

周瑜踏上楼梯之时,突然问道:“水镜先生之名,瑜早有耳闻,不知先生摇头是何意?”

“没什么。”

“叹你不逢明主。”

司马徽打磨着水晶镜片,淡淡道:“听闻你当年说服孙策,共讨江东为基业,与其有总角之好,却最后尊其为主,落得弃友害族的下场,来大兴数月时间,你可曾拜访过鲁子敬?”

“未曾?”

周瑜眉头紧蹙道。

司马徽再度道:“你可知自己入大兴之时,王上还未班师,是鲁子敬第一时间来大兴学府,找太医司丞去为你诊治?”

“什么?”

周瑜浑身一颤。

司马徽摆了摆手,淡淡道:“去九楼吧,王上与鲁子敬在等你们。”

“多谢。”

周瑜作揖道谢,而后追上荀攸的脚步。

时间不长。

众人已然登顶。

九层极为宽阔,摆放的木架上尽是书籍。

宁辰坐在公输学子打造的大椅上,翻看着陆逊的课考,淡淡道:“先坐,公达你让人送来茶水,孤还有几册就看完了。”

“喏。”

荀攸应喝一声。

鲁肃从木架上抽出一册课考,说道:“王上,陆逊去年回来参加了一次课考,拟写的便是对于舰船停泊一事。”

“继续。”

宁辰沉声道。

鲁肃继续说道:“陆逊发现吴郡渡口船坞太过拥挤,而且海浪并不算平静,时常有淹没的风险,远不如东治作为东府水师的停泊地来的可靠,同时建议航海行商以东治作为主要船坞停靠,而且还能持续对乌伤通往东治的道路进行修缮,亦能对整个群山峻岭进行开发。”

“啪嗒。”

宁辰合上课考,接过关于渡口的课考,翻看道:“他之所言,千真万确,偌大的沿海州郡,天然停泊的渡口不多,东治算是一个,另外两个还在他人手中,东治可以考虑作为航运渡口,不过要为其驻兵,你以为如何?”

“自然。”

鲁肃恭敬道。

宁辰合上课考册书,沉声道:“这些天,孤翻看了各方记录,包括陆逊在东府水师的表现,以及课考,你觉得此人如何?”

鲁肃沉声道:“虽然稚嫩,但比吕蒙更具大略,可能会成为东府军梁柱,不过还需要磨砺才行,至今的统帅风姿比吕蒙稍差一筹。”

“嗯。”

宁辰揉了揉眉心。

陆逊的大略眼光确实不凡。

诸夏境内,天然停泊港口有三个。

一个在东治,一个在青州东莱国境内,第三个则是在辽东境内。

三个停泊地风平浪静,不需要人去建造便可停泊,战略意义也极为重要。

“王上。”

荀攸亲自端着茶水返回,摆在众人面前桌案上。

“辛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