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信仰崩塌的张嫣(2 / 2)
丧志”
……
全是假的!
全是伪君子!
他们的骨头,竟真的不如一个妓女!
“啪!”
手中的书,重重地掉落在光洁的地板上,出一声沉闷的巨响。
巨大的眩晕和恶心让她几乎站立不住。
她猛地转身,如同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般,双手死死攥住了旁边朱启明的胳膊!
指甲隔着衣料,深深陷入他的手臂。
她抬起头,那张布满泪痕的脸上,是扭曲的、难以置信的痛苦和一丝近乎疯狂的期盼。
“告诉我!”
她的声音嘶哑尖锐,带着濒死般的绝望挣扎。
“这不是真的?!
对不对?!”
“这都是诽谤!
是后人污蔑!
是鞑子为了动摇我大明人心,修的伪史!
对不对?!”
“你告诉我啊!
朱由校!”
她的质问,不仅仅是在质疑史书的真实性,更是在为她那已经崩塌的信仰,为她过去所信奉的一切,做着最后的、徒劳的辩护。
她需要一个否认,哪怕只是一个谎言!
朱启明被她抓得生疼,但他没有挣脱。
他低头看着她那双被泪水模糊、却燃烧着最后一丝希冀的眼睛,眼中是浓得化不开的疲惫、愧疚和深切的怜悯。
他理解她此刻的绝望。
他深深地、沉重地叹了口气。
这叹息里,包含了太多:对历史真相的无奈,对她痛苦的感同身受,以及对这残酷现实的最终承认。
他没有直接回答她的质问。
他缓缓弯腰,捡起了那本掉落在地的《南明史》。
他的动作很慢,带着一种近乎仪式感的沉重。
他翻开书,指着封底那清晰的出版社名称——“中华书局”
。
又翻到书页最前的版权页,指着上面明确的出版年份、版次,以及书本最后那密密麻麻、长达数十页的参考文献目录。
他的声音低沉而清晰,像是在陈述一个与自己无关的、冰冷的事实。
“嫣儿,你看这里。”
“这是后世几百年,无数史家皓穷经,遍查我大明的内阁档案、起居注、地方方志、文人笔记,乃至朝鲜、日本等域外史料,反复考据、争论之后,才写下的史书。”
“水太凉…是真的。”
“钱谦益降清…是真的。”
“柳如是…也是真的。”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书上关于柳如是最终结局的段落,声音里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讥讽和悲凉。
“秦淮河上的女子,骨头都比那些读圣贤书的魁…硬气。”
轰——!
朱启明最后那平静而残酷的确认,以及那句“秦淮河上的女子骨头更硬”
,如同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彻底击碎了张嫣心中最后一丝侥幸。
她抓着朱启明手臂的双手,无力地松开了。
整个世界在她眼前旋转、崩塌、化为齑粉。
那支撑她身为皇后、身为国母的所有骄傲、所有信念、所有尊严,在这一刻,被这冰冷的铅字和残酷的真相,碾得灰飞烟灭。
她身体一软,沿着朱启明的手臂,缓缓地、无声地滑倒在地,蜷缩成一团,像一个被全世界抛弃的孩子。
没有哭喊,没有尖叫。
只有压抑在喉咙深处,那如同受伤幼兽般,绝望而痛苦的呜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