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2章 开窗(2 / 4)

加入书签

堂的学员。

刘仲武只是在初征青唐之战中,作为赵驷的副将,对以绿曲兵为主的赵驷所部凶悍强大的战斗力大开眼界。

赵驷受伤回京之后,原来的绿曲兵便分散去了西军各部,刘仲武接手了李二铁一部。本来也曾想过能够借入京的机会,能够拜访投靠一下那时风头正健的秦刚。却不想等到机会来时,秦刚却丁忧回乡。而他阴差阳错地只能先行拜会胡衍,之后再因朝中形势大变,最终听从了胡衍指点,转成了高俅在边疆地方的部曲。

不过,也确实因为拜在了高俅那里,才获得了二次收复青唐部的机会,也因为这次获得了自己之前未曾能够得到的战功与荣誉。

更因为高俅,他才会带领西军,万里迢迢地来到这里平叛,而平叛的对象居然便就是秦刚。

此次京营首战,即全军覆灭,近在眼前的战果,让他无法怀疑其真实性,而且更加担忧接下来有可能的对阵。所以,这一次的谈判,虽然主题是为了赎回被俘的京营将士,但是如果能够找寻到双方停战讲和的机会,更是他在内心所希望出现在结果。

胡衍本就是他在京城引荐至高俅那里的贵人,又是此次南征大军里的高阶文官,以他为正使,理所当然。而且,刘仲武也是略略知晓这对昔日兄弟如今彻底决裂的恩怨关系。所以,不能说自己会有多少八卦,但是能目睹一下这两人近距离的交锋,也是他挺有期待的一点。

胡衍与刘仲武依约来到了梅溪镇,距离之前的伏击才过了三天,镇子内外却收拾得干干净净,若不是刘仲武刻意留心,的确很难看得出这里曾进行过激烈战斗的痕迹。

谈判场所选在了镇上原来的酒楼,如今没有了顾客,二楼的大厅撤去了用不上的其他桌椅,只留下一张长条木桌,然后谈判双方可各坐在一边。

刘仲武走得比胡衍落后了半个身子,上楼时差了一级台阶,但他身材高大,却是比胡衍先一步露头,看到了此时二楼,孤零零的那张木桌后面,正坐着一从小到大全身披挂、满面卷曲胡须的蛮将,想来应该便是此次对战的蛮兵将领。

刘仲武又上了两步台阶,看到的范围更大了,角落里站着听候使唤的几个侍从兵,而在靠窗的地方,站着一名年轻男子,未着官衣、也未穿铠甲,只是一身简单的青色棉袍。此时正好侧着的脸庞,在窗外初冬阳光的照射下,勾勒出异常清晰且流畅的面部线条。能够看得出新蓄不久的短须,依旧遮盖不住整张脸的年轻。刘仲武的心头瞬间便是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只是觉得,看到了这张脸后,一路走过来时所感受到的郁闷、不解、还有一丝淡淡的迷茫与忧伤,瞬间就这样凭空地飞走了。

听到了他们二人上楼梯的声音,窗口处的这名年轻男子将头略略偏转,一双深邃的眼睛里迅速扫过两道目光,先后在胡衍以及刘仲武两人的身上停留、掠过再收回,仅仅只是在呼吸之间,便就令两人都感动了一股抵挡不住的莫名锐气与压力。

这时,在刘仲武身前的胡衍,先停步下来,朝着年轻男子的,一边微微躬身行了一个标准的叉手礼,一边开口道:“朝廷南征军谈判正使胡衍,见过秦……秦大帅。在下身边这位,便是这次一起来的谈判副使,刘仲武刘子文。”

现在双方的称呼确实有点麻烦,毕竟胡衍他们是代表朝廷,秦刚现有的太子少保、龙图阁直学士等职务,并不被朝廷承认并认可,但非要提他之前的太子翊善,则有点不够尊重。不过好在秦刚眼下的差遣是太子府所封的天下兵马大元帅,也与军中统帅的俗称相重,称其为大帅,算是一个最优解。

刘仲武也没有犹豫,直接向右跨出半步,同样行叉手礼道:“刘某见过秦大帅。”

秦刚对胡衍点了点头,就算是回过礼了,然后再次将眼光落在了刘仲武身上,笑道:“刘将军两平青唐,威名显赫,更是不世的帅才。秦某此战不过只是个掠阵的看客,哪里称得上什么大帅,倒是我这边的谈判副使,靖难军山地师统制左罗左帅,他是这次交战的正将,你们可以认识一下。”

刘仲武便依礼与此时已从桌后站起来的左罗客气了两句,但依旧转过身来,对着秦刚十分恭敬地说道:“秦大帅乃是西军百年难出的不世之才,如今西军中不少将士皆以听闻过秦大帅的指点教导为荣!刘某惭愧,空有仰慕之心,却只到今日方才得见。所以,这‘大帅’一称,却是刘某代表西军百万将士的肺腑之语!”

秦刚在西军中的声望甚高不假,但是刘仲武这次前来,却是代表朝廷一方来谈判的,这刚才的这一番表白,却是令胡衍都不由地皱了皱眉头。

不过,刘仲武接下来的话却是代表了他的真实用意:“只是当年的秦大帅,是在西北为将士楷模、奋战沙场、杀敌报国,本该可以成一个可青史留名的忠臣良将。只是今日不知在哪里被歹人离间,一时蒙蔽了心智,方才有了这东南举兵的糊涂之事。刘某不才,胆敢以西军旧部之名,跪求秦帅迷途知返、重归朝堂。如果能够的话,我西军将士皆愿再为大帅之卒,共扶大宋之熠熠之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