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8章 保乡会(3 / 4)

加入书签

相对于庄丁与好汉,厢军的战斗力虽然最弱,但是他们毕竟都经历过不少操练,此时表现出来的素质与士气,竟然是最高的。

真的能够这样?邓捷与那两名乡绅相互对视,最终被说动了。

明水这里的保乡会正式成立,关于成立后的第一项重要任务,还是李清照建议:“要不断吸收有名望的人加入,我们保乡会才会有影响!所以,接下来最好去邀请明水县周县令!”

“周县令?开玩笑吧!他怎么可能同意!”

“我们可以先礼后兵。邓伯伯您给周县令写封信,讲明我们立场与本意,这便就是礼。然后,直接把我们现在的这支保乡兵拉到县城门口展示一下实力,那就是兵!”

大家一听,竟然都觉得此建议不错,同时也都对这位李家小娘子更加地佩服。

李清照的这个主意当然是秦刚提出来的,只是后面说服大家的理由是她自己编的。养了这么一支庞大的军队,眼下的给养都是缴获的,可是吃完了这些给养后怎么办?乡绅的捐助也是有限的,所以一定要打明水县的主意。

而对于如今保乡会的众人来说,既然接受招安是他们的终极目标,那就一定要铁了心将事情搞大,始终缩在绣江镇这里,朝廷是不可能来招安的。

邓捷的书信到了周甫手中后,倒也让县令有点犹豫了,要知道邓捷也算是明水县响当当的人物,只是他信中说到的保乡会太过于匪夷所思,周县令觉得自己还得多想想。

才多想了一日,县城就被保乡兵包围了。

周甫壮着胆子到城墙上看了看,就被城外漫眼的士兵与军旗吓坏了。当然,这次来明水并没有强攻的打算,主要以恐吓与示威为主,所以,大家带出了所有的军旗,还临时赶做了一批。所有的兵员凑在一起,也有上千人的规模,又岂是周甫这等小县令曾经见识过的呢?

保乡会多有本地亲友,前两日就已经频繁通信,劝导县城里的人。一时间,城内也是谣言四起,只有少量衙役、壮丁守城的周县令一夜无眠,第二日一早就在县衙众人的劝说下,最终选择了开城投降。

周甫投降后,惊魂未定,便被众人推举为保乡会的新会长。他正待推辞,众人道,周县令暂且担着,待我们进军齐州或淄州,等到知州也加入后,便就让知州来担会长!

周甫这才先应下,过了几日才明白,保乡会中的会长只是一个牌位,供在那里让人瞻仰的,具体事务却是李格非、吴大隆与邓捷三人商量决定。

此时,李家庄、鹤伴山,再加上先后几拨的官兵降兵,保乡兵的规模已经超过了千余人,便改编成了三个营,除了各营指挥使之外,还专门设置了一个都指挥使,这也就由如今已经鼎鼎大名的“豹子头”林冲——秦刚来担任。

反正秦刚已经仔细问过师父周侗,无论是他的诸多弟子中、还是京城八十万禁军中的几十个棍棒教头里,都没有林冲这个人物,这么好的名字与外号,不拿来用一用,也太可惜了!

崇宁三年,七月初二。

京东东路帅司终于派出了他们手头的“王牌部队”——青州的正规禁军武卫军再次前往明水。

之前两个营厢军在绣江镇全军覆没的消息传回青州,帅司上下一片哗然:大家虽然知道厢军战力不强,但两营兵力近千人,就算是赶一千头猪去进攻敌军,进攻不成也总得跑回来个百八十头吧?但是他们收到的,只是那个莫名其妙的齐淄保乡会公文,不仅宣布了此战的正式结果,还特意提醒,被俘士兵都觉悟极高地加入了他们的保乡兵。

士可忍,孰不可忍!正好收到了之前报给朝廷枢密院的回文,同意他们出动禁军平乱。于是帅守黄裳立即下令,调动禁军武卫军与厢军各五个营,沿途征发民夫五千,号称一万大军,浩浩荡荡直扑明水。

不过,这次派来的十个营要是全额满编才有五千人,同样由于吃空饷已成宋军惯例,禁军军饷高,空饷率会更高,实际兵力只有二千六百多人罢了。一路上的声势,全靠乱拉壮丁凑成的民夫队伍而支撑。

对于这样一支预料之中的来犯之敌,秦刚却不敢轻视,进行了充足的谋划准备。

帅司派军只会提供最基本的开拔粮,而过程中的粮饷都是在沿途州县分摊,这次进攻明水,沿途会经过淄州的长山、邹平两县,邹平已经空了,那沉重的派饷派粮重担便几乎全落在了长山县的头上。

邹平与长山是邻县,吴大隆按秦刚的指示,派出了一些人员去煽动长山的主要大户人家:与其被这些军汉乱军吸血啃光,还不如先动手立个功,然后一起加入保乡会呢?都知道法不责众,保乡会越大大家就越安全。

于是,在青州的剿匪官兵正式进入齐州明水县境内扎营备战之时,原本顺从并积极组织粮草与辎重运输的长山县乡绅突然宣布:由于过境官兵对其吃拿卡要、纵容士兵明偷暗抢、祸乱乡里,强征粮饷数额巨大,根本无力负担。本着保家护乡的本心,他们决定成立长山保乡会,并全额扣留了所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