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章 英国在行动 奥斯曼改革(2 / 3)
的老虎。从这样的老虎手中抢东西,那就是找死了。
但对于帮助联盟国颇多的大英帝国,约翰斯顿不能说得太直白。他脸上挤出一丝谦卑的笑容:“我的特使先生,联盟国的实力比北方的合众国是差了很多的。饭要一口一口吃,步子迈得太大容易扯着蛋...呃,我是说,容易失去平衡。图姆斯总统对于能拿下半个古巴已经是非常乐观的期待了。至于东部古巴,再议吧,再议吧。”
“呵呵。”罗素爵士发出一声轻笑,显然对这个外交辞令并不满意,但他也知道不能逼得太紧。他右手转着手杖,话锋一转,问道:“还有一件事,我需要你去和总统说一句。”
“什么事?”约翰斯顿警觉地问道。
“我们需要贵国出至少五千名士兵。”
“士兵?”约翰斯顿眉头一皱,但他并没有第一时间拒绝,而是谨慎地问起了理由,“您要他们干什么?”
“大英帝国希望引进一批有大量实战经验的士官、士兵,去教一下我们的朋友奥斯曼人如何打仗。”罗素的语气很轻松,仿佛在讨论一笔普通的商业交易。
约翰斯顿愣了一下。奥斯曼帝国?那个在巴尔干半岛和俄国、奥地利对峙的“欧洲病夫”?英国这是要在近东下大棋啊。
“这个...贵国自己也可以派教官吧?”约翰斯顿试探性地问。
“可以是可以。”罗素承认道,“但是多一个方面的经验总是好的。我们知道联盟国在战争后期打了不少防御战,在以少胜多、坚守阵地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奥斯曼人现在最缺的就是这个。我们希望石墙杰克逊将军能带队去。”
他稍微停顿了一下,然后加重语气说:“这是个友好的提议。”
约翰斯顿当然听出了“提议”这个词背后的分量。他看着眼前工人们正在搬运的大型蒸汽机——那可是价值数万英镑的设备,是英国慷慨援助的一部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英国的援助自然是有代价的。
思索了片刻,约翰斯顿点点头:“我会向总统提议的。我觉得成功的可能性很大。不过,报酬嘛...”
“你们提就好。”罗素爵士露出满意的微笑,“只要要求合理,迪斯雷利首相一向慷慨。”
“了解了,特使先生。”约翰斯顿松了口气。至少这次英国人没有狮子大开口,而是愿意支付合理报酬。五千名士兵对联盟国来说不是小数目,但如果报酬足够丰厚,倒也不是不能接受。
而且,派遣士兵与教官团去奥斯曼帝国,还有个意外的好处——可以让那些在国内无所事事、整天想着向北方复仇的退伍军官们有事可做,避免他们在南方煽动民粹情绪。
战争已经结束十二年了,但仇恨的种子还在许多人心中发芽。把这些人送到遥远的近东,或许能消耗掉一些过剩的战争热情。
....
奥斯曼帝国。
苏丹穆拉德五世与历史上的命运截然不同,一直到1877年,他依然坐在奥斯曼帝国的宝座上。
原本的历史进程中,他的叔叔阿卜杜勒·阿齐兹的惨死给他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创伤,导致他精神崩溃,无法理政。在米德哈特帕夏等人的主导下,伊斯兰教长老再次发布教令,以其精神不健全为由废黜了他。他的弟弟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被拥立为新苏丹。
但在这个世界线上,事情有了不同的转折。1876年政变后,阿卜杜勒·阿齐兹并没有死在托普卡帕宫的密室里。在英国人的精心安排下,这位前苏丹被秘密护送至伦敦。官方说法是:阿卜杜勒·阿齐兹患有多种疾病——心脏衰竭、神经衰弱、消化系统紊乱——需要前往英国接受最好的医疗。维多利亚女王甚至亲自致信表示关切,承诺为这位“尊贵的客人”提供皇家医师的治疗。
这个安排让穆拉德五世免于目睹叔叔的死亡,也就避免了那场致命的精神崩溃。
虽然他的性格依然软弱、敏感,缺乏果断的决策能力,但至少他没有疯。他成为了一个完美的傀儡苏丹——拥有合法性,但没有实权。真正掌控奥斯曼帝国的,是发动政变的大维齐尔米德哈特帕夏。
米德哈特帕夏是个精力充沛的改革家,五十出头,留着精心修剪的胡须,眼神锐利而充满抱负。在英国人的全力支持下,他颁布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奥斯曼帝国宪法》,这部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明确规定苏丹的权力必须依据宪法条款行使。宪法建立了两院制议会:参议院成员由苏丹任命,为终身制;众议院成员则由各省间接选举产生。宪法还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权利——至少在纸面上如此——并确立了部长负责制。
这可以说是奥斯曼帝国迈向现代化的关键一步,尽管许多保守派大臣和宗教人士在私下对此咬牙切齿。
英国对这位大刀阔斧改革的大维齐尔非常看好。英国驻奥斯曼帝国财政改革委员会主席切尔斯伯爵与他交往甚密,两人几乎每周都要会面数次,讨论从税制改革到铁路建设的各种议题。在这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