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0章 奥斯曼(2 / 4)

加入书签

是围绕保卫伊斯坦布尔而设计的。从埃迪尔内(阿德里安堡)到君士坦丁堡,我们建立了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是埃迪尔内要塞群,”他指着地图北部,“埃迪尔内本身是个古老的要塞城市,我们在那里驻扎了两万五千人。这座城市控制着从保加利亚进入色雷斯的主要道路,是防御的第一道屏障。但是...”他顿了顿,脸色更加难看,“但是由于前任苏丹阿卜杜勒·阿齐兹挥霍无度和挪用军费,导致埃迪尔内的现代化改造只完成了一半。我们计划修建的十六座棱堡式炮台,只完工了十一座。外围的护城壕也只挖了三分之二。”

米德哈特帕夏的脸色更加阴沉:“继续说。”

“第二道防线是查塔尔贾防线,”雷德夫帕夏的手指向南移动,“这条防线从黑海延伸到马尔马拉海,全长约六十公里,是保卫伊斯坦布尔的最后外围屏障。按照原计划,这条防线应该有一百二十座碉堡,八十个炮台,以及完整的堑壕系统。但由于资金被挪用...”他咬牙切齿地说,“我们只完成了不到六成的工程。现在只有八十七座碉堡完工,三十二个炮台建成,堑壕系统也只完成了部分路段。”

“第三道防线,也就是最关键的,”雷德夫帕夏深吸一口气,“是伊斯坦布尔本身。这座帝国数百年的都城,理应是最坚固的堡垒。但实际情况是...”他的声音变得苦涩,“前任苏丹阿卜杜勒·阿齐兹强烈反对对君士坦丁堡进行要塞化和军事化。他认为那会破坏城市的美观,影响他享乐的心情。所以,这里的防御非常、非常不完善。”

“城市周围的防御工事几乎是空白的,”雷德夫帕夏继续汇报,“我们只在金角湾入口处建造了四座岸防炮台,在陆地一侧只有十九座临时构筑的野战工事,连像样的要塞都没有。城内的军营只能容纳三万五千人,弹药库的储量只够支撑一个月的战斗。”

他抬起头,直视着米德哈特帕夏的眼睛:“大维齐尔阁下,我必须非常直白地说,如果俄军突破埃迪尔内和查塔尔贾防线,伊斯坦布尔几乎是不设防的。我们必须立即——我强调,是立即——开始君士坦丁堡的全面要塞化部署。因为所有人都知道,俄国人的最终目的地就是这里。他们做梦都想把双头鹰旗帜插在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圆顶上。”

米德哈特帕夏猛地一拳锤在墙壁上,发出沉闷的响声。

“这可是帝国数百年的基业所在!征服者穆罕默德二世攻下这座城市,才有了我们奥斯曼帝国的辉煌。而且君士坦丁堡的经济价值也极其重要——这里是东西方贸易的枢纽,是帝国最大的港口,每年的关税收入占国库总收入的四分之一。如果这座城市落入敌手...”

他没有说下去,但两人都明白那意味着什么——帝国的终结。

米德哈特帕夏在房间里来回踱步,额头上青筋暴起。雷德夫帕夏看得出来,大维齐尔在激烈的内心挣扎。一方面,将君士坦丁堡要塞化意味着巨大的开支、民众的抱怨、商业活动的中断;另一方面,如果不这样做,帝国可能会在几个月内灰飞烟灭。

沉默持续了将近一分钟。最终,米德哈特帕夏停下脚步,眼中的犹豫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钢铁般的决心。

“立即进行要塞化工作,”他的声音冷静而坚定,“雷德夫帕夏,我给你全权处理这件事。不惜一切代价,把君士坦丁堡变成一座铜墙铁壁。”

雷德夫帕夏眼睛一亮:“大维齐尔阁下,您的意思是...”

“我会在今晚的内阁会议上宣布秘密动员消息,”米德哈特帕夏快速地说着,思路变得清晰起来,“从安纳托利亚半岛的几个省份调集军队,目标是两个月内在色雷斯地区集结十五万大军。这些部队一方面负责防守,另一方面,我要求每个士兵每天至少花四个小时参与君士坦丁堡要塞的建设工作。”

“此外,”他继续说,“征召所有伊斯坦布尔十八到四十五岁的男性平民参与工事修筑。我不管他们是商人、手工业者还是什么,每个人每周至少要贡献三天劳动。那些有钱不想干活的,可以出钱雇人代替,这笔钱全部用于购买建筑材料。”

雷德夫帕夏迅速在笔记本上记录着:“需要多少碉堡?”

“查塔尔贾防线要补齐到一百二十座,”米德哈特帕夏毫不犹豫地说,“君士坦丁堡城区周围要新建至少八十座碉堡,每座碉堡配备那种新的机枪。金角湾和博斯普鲁斯海峡两岸要增设二十座岸防炮台。我要让任何试图进攻这座城市的敌人付出血的代价。”

“弹药库存要增加到足够支撑六到十二个月高强度战斗的水平。”

“那需要大量资金,”雷德夫帕夏提醒道。

“我会处理,”米德哈特帕夏说,“我立即给英国人发电报,请求紧急供应大口径要塞炮——至少要四十门12英寸口径的,六十门8英寸的。告诉他们我们需要最新式的阿姆斯特朗炮,能够击穿现代化装甲的那种。而且我要求皇家海军直接护送这批武器,不能走商船,太慢也太危险。”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