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普鲁士团军投降与腓特烈王储到访维也纳(2 / 4)

加入书签

兰地区的部分煤矿。伦敦的银行家们甚至在威廉大街设立了办事处,他们已经准备好在战后进入普鲁士的财政部审查账目了。

在伦敦唐宁街10号,格莱斯顿先生正在内阁会议上发表讲话。这位首相已经看不到继续支持普鲁士可能获得的收益。他指出,普法双方的死敌矛盾已经结下,双方基本不可能和解,英国的目标——维持欧陆均势——已经达到。而且,普鲁士这些年扩张的确过于迅速,从1859年获得上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兼并多个北德邦国,到1864年吞并石勒苏益格公国,是应该敲打一下。

法国人的里昂这个丝织业工业中心已经毁灭,东部数百万人逃亡,加上战争伤亡和前期东部法国的损失,法国人的上升态势,被格莱斯顿先生认为是打断了。

另外,还有个奥地利,他也在巴尔干拿了很多领土,从波斯尼亚到塞尔维亚,再到黑塞哥维那,甚至连圣地耶路撒冷都落入了哈布斯堡家族手中,可惜目前没找到太好的机会进行削弱。

帝国已经从这场战争中攫取了不少的好处,是时候落袋为安了。

在英国政府正式通知停止增加新的贷款之后,柏林方面的战争经济早就维持不下去了。军官们的军饷已经自愿停发,幸亏这年代大部分军官都是贵族,有自己的家底可以支撑住。

而维也纳,维也纳可不如巴黎、伦敦那么有钱,外交大臣施墨林和财政大臣布鲁克男爵也拒绝了柏林方面新的借贷请求,事实上,布鲁克男爵早就不想借了,这场战争他都不乐意让帝国卷入,刚从经济危机中恢复过来,哪有那么多钱。。。

对柏林方面最大的好消息大概是王储腓特烈的平安归来吧。但是现在有个更加棘手的问题摆在面前,关于议和双方的条件实在是难以调和。

在这场秘密的外交谈判是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进行的。奥地利特使许布纳男爵和普鲁士特使俾斯麦坐在谈判桌的一边,他们提出的条件是:承认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拥有对卢森堡大公国的绝对控制权,将北日德兰半岛归还给斯堪的纳维亚联合王国,普鲁士赔偿法国和斯堪的纳维亚联合王国四百五十万英镑。

而法国方面的代表,由外交部长德格拉蒙公爵率领的代表团,他们的要求要苛刻得多:斯堪的纳维亚联合王国获得北日德兰半岛、石勒苏益格公国全境,法国获得洛林地区、上阿尔萨斯(这意味着法国将夺回理论上通过交换撒丁王国、托斯卡纳大公国等意大利邦国在1859年失去的领土),普鲁士赔偿1500万英镑。同时,法国要占领萨尔布吕肯要塞五年,作为监督普鲁士赔偿义务的抵押,若普鲁士能提前偿还,法国占领军可以提前撤走。

萨尔布吕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位于萨尔河畔,是连接法国和德意志各邦的重要交通枢纽。这座城市处在普鲁士王国西南边境地区,是进入德意志领土的门户之一。该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和发达的工业,特别是钢铁工业。萨尔煤田的年产量达到460万吨,占普鲁士煤炭总产量的14%。如果法国占领这里五年,不仅可以控制普鲁士的经济命脉,还能随时威胁整个莱茵兰地区。

总而言之,萨尔布吕肯很重要,普鲁士绝不能轻易放弃。

双方要价差别太大,谈判陷入了僵局。

而在维也纳,刚刚死里逃生不久的普鲁士腓特烈王储出现在了这里,他左臂上还缠着绷带——那是在撤退时被法军炮弹碎片擦伤的。

他跟他的父亲完全不一样,虽然老威廉还在柏林的王宫里叫嚣着要亲手夺回被侵占的每一寸领土,甚至扬言要御驾亲征,还摔碎了好几个珍贵的瓷器,但腓特烈已经清楚这场战争继续不下去了。

普鲁士王国无论是内部还是外部都需要一个新的休养生息的机会。国库空虚、民生凋敝、军队疲惫,继续打下去只会让王国陷入更深的泥潭。他们跟法国人打了上百年了,这次输了下次赢回来就行了,又不差这一次。

马车在霍夫堡宫前停下,腓特烈深吸一口气,然后他对面的妻子维多莉亚帮他整理了一下略显皱褶的军服,他还以微笑。

“我亲爱的腓特烈,见到你安然无恙,我真高兴。”弗朗茨快步走下台阶,在霍夫堡皇宫前热情地给了来访的腓特烈王储一个热情地拥抱。这个拥抱持续了好几秒。

“还有你,维多莉亚,欢迎你。”弗朗茨转向腓特烈的妻子,符合礼节地吻了吻她的手背。

“感谢您,陛下。”维多莉亚长公主还礼,她的德语带着明显的英国口音,但努力保持着王室的体面。她看起来有些憔悴,显然这段时间为丈夫的安危担惊受怕。

腓特烈王储的妻子,是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长女,夫妻两个人关系特别好。据说腓特烈被围困时,维多莉亚曾经写信给母亲,希望英国施压法国放过她的丈夫。

腓特烈王储也露出一丝笑意,“非常感谢您,陛下。如果不是您的军队及时赶到,我可能已经回不来了。”

他顿了顿,“啊,还有您,皇后殿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