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拿破仑三世的愤怒(1 / 3)

加入书签

关于奥地利参战这件事进行的很快。

1873年2月4日,弗朗茨和内阁在美泉宫进行了紧急会议后,最终决议接受这些示好的北德意志邦国的请求。

仅仅两天后的2月6日清晨,奥地利驻法国大使理查德·冯·梅特涅亲王便在巴黎的奥地利大使馆召集了全体外交人员,要求他们做好撤离巴黎的准备。

梅特涅亲王又亲自审阅了最后一遍措辞严厉的外交照会。

上午十点整,梅特涅亲王乘坐四轮马车前往法国外交部,向法国递交了这份要求法国停止在德意志地区暴力行为的外交照会。

顺便一提,理查德·冯·梅特涅亲王的妻子是她的侄女宝琳·冯·梅特涅(她的母亲是理查德同父异母的妹妹莱昂廷),这就是欧洲老贵族乱七八糟关系的真实写照。这位亲王素来以保守著称,对任何改变传统的举措都持反对态度,更别说禁止近亲通婚这种在他眼里非常极端的事情了。

就算他远在巴黎,在听说弗朗茨计划要立法禁止近亲通婚的时候,竟然在2月8日深夜通过外交电报线路发了一篇大概5000字的长篇文章,用来劝解弗朗茨不要这么做。这份电报创下了奥地利外交史上最长电报的记录,光是电报费就花了近300金克朗,这也是后世很有名的“五千字电文”。

他在电文中从哈布斯堡家族的发家史开始论述,详细列举了从鲁道夫一世到查理五世的每一桩家族联姻,强调正是这些联姻才造就了帝国的辉煌。

然后结合自身的例子,特别提到他生了三个健康的女儿——16岁的苏菲、11岁的安托瓦内特和3岁的克莱门蒂娜,来证明近亲结婚并无害处。他甚至引用了一些似是而非的医学理论,声称贵族血统的纯净性正是通过这种方式得以保持。

弗朗茨收到这份冗长的电报时正在用早餐,读完后差点被咖啡呛到。他真的无语了,连带着那一大票反对的贵族们——包括埃斯特哈齐亲王、施瓦岑贝格亲王等人也纷纷上书反对。

于是他索性不再亲自处理这个棘手的问题,而是专门找帝国遗传委员会处理这件事,让这些德高望重的专业人士来制定具体条款。委员会的团队包括了医生、法学家和神学家。

同时弗朗茨派了一些女性特工(黑天鹅组织的成员)在各种社交晚会上讨论这件事,她们装扮成关心子女健康的贵族夫人,在茶会和舞会上不经意地提起近亲结婚导致的各种遗传疾病案例,从母亲这里出发会简单一些,也更容易被接受。

回到正题,拿破仑三世在杜伊勒里宫接到这个消息时正在审阅前线战报。根据在场的侍从官回忆,皇帝的脸色瞬间变得铁青,手中的笔被折断成两截。他的愤怒是有理由的,因为按照签署的奥地利中立密约,法国承诺会在战后将普属萨克森地区、上阿尔萨斯地区转让给奥地利(通过“公民投票”的形式),作为交换,奥地利保证不会对法国宣战。这份密约是在维也纳郊外的一座狩猎小屋里秘密签署的,双方都信誓旦旦地保证会遵守约定。

而现在,奥地利的外交照会措辞强硬,要求法国“立即停止在德意志各邦国境内的一切伤害人身和财产的行为”,并“对平民财产遭受的损失进行赔偿”,否则会有相应的措施。

这已经是赤裸裸的威胁了。拿破仑三世有理由相信下一步就是最后通牒,如果法国不接受奥地利的调停,弗朗茨就会正式加入这场战争。法国情报部门也证实,奥地利第五军团和第六军团已经开始向波希米亚边境集结,铁路上满载着士兵和军需物资的列车日夜不停地运转着。

“怎么办?”拿破仑三世在自己的办公室走来走去,很是着急地问着自己的首相奥利维耶和外交大臣格拉蒙公爵,“奥地利人完全是背信弃义!”

首相奥利维耶上前一步,他那张通常带着温和笑容的脸此刻也满是凝重:“陛下,事已至此,要不然就这样接受和谈请求。就算奥地利再无礼,我们也可以把失去的洛林地区完全拿回来——那可是三百多万法兰西人啊,还有三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

“三百万人!三万平方公里!”拿破仑三世重复着这些数字,声音里充满了苦涩,“可是奥利维耶,你知道吗?我们原本可以得到更多!我们可以彻底击溃普鲁士,让他们永远无法威胁法兰西!”

“该死,该死!该死的弗朗茨!”拿破仑三世咬牙切齿地骂了几句,猛地抓起桌上那个塞夫尔瓷厂出品的精美茶壶,狠狠地砸向地面。

“砰!”

价值不菲的瓷器应声而碎,碎片四散飞溅,茶水在地毯上晕开一片深色的痕迹。格拉蒙公爵下意识地后退了一步,而奥利维耶则保持着镇定,只是眉头皱得更紧了。

他很不甘心地说道:“帝国北方军团和斯堪的纳维亚联合王国的联军已经把普鲁士的北方搞得一塌糊涂了!汉堡、吕贝克已经陷落,我们距离柏林只有不到两百公里!马上,马上就能攻入柏林了!”

“十三年了!自从1859年那场该死的战争以来,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