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粮食 准备调停(2 / 3)

加入书签

> 村长纳吉接着说:“我们村有两百多户人家,这次要走的有四十多户。剩下的人家情况稍微好一些,还想再坚持坚持。但如果明年粮价还是这样...”他摇了摇头。

“政府不是说非洲有工作机会吗?”弗朗茨问道。

“是的,老爷。”一个年轻农民说道,“听说在奥属东非的铜矿上工作,一个月能挣三十多个弗洛林。这比现在种地赚得都多。”

“可是路途遥远,凶险难测。”茜茜担忧地说。

“总比在家里饿死强。”那个妇女苦笑道,“至少还有个希望。”

队伍继续向前移动。弗朗茨注意到,队伍中有不少孩子,最小的才五六岁,跟在大人身后默默走着。

突然,前方传来一阵骚动。他们快步走上前,只见路边有一座简陋的木屋,门口挂着帝国双头鹰徽章和一个十字架。一个身穿黑袍的神父正在门口等候。

“拉茨科神父,”村长走上前,“这些是要送到养育所的孩子。”

弗朗茨看到,有十几个孩子被聚集在一起,年龄从五岁到十二岁不等。

“这是怎么回事?”茜茜忍不住问道。

一名妇女抹着眼泪回答:“夫人,我们要去非洲了。谁也不知道那边的情况如何,听说海上航行就要两个月,很多人会得病。就算到了那里,还有疟疾、黄热病这些可怕的疾病。我们大人死了就死了,可孩子还小啊...”

“所以,”另一个男人接过话,“不得不把他们送到帝国的养育所。至少在那里有吃有住,还能学点手艺。”

就在这时,弗朗茨看到了让他终生难忘的一幕。

一位中年农民跪在养育所门前的泥地里,紧紧抱着一个七八岁的男孩。男人满脸泪水:“米哈伊,我的孩子,爸爸要去非洲挖矿了。等爸爸赚够了钱,一定回来接你,一定!”

“不要,爸爸不要走!”男孩哭得上气不接下气,小手死死抓着父亲的衣角,“我要跟爸爸在一起!”

“乖孩子,”父亲的声音在颤抖,“你要听修女的话,好好读书。等你长大了,爸爸就回来了。记住,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做个正直的人。”

神父走过来,轻声催促:“约瑟夫,该走了。村长他们还要赶路。”

农民站起身,最后亲了亲儿子的额头,然后猛地转身离去。男孩想要追上去,被神父温柔而坚定地拦住了。

“爸爸!爸爸!”孩子的哭喊声在寒风中回荡。

茜茜的眼泪夺眶而出。她紧紧抓住弗朗茨的手臂,浑身微微颤抖。

弗朗茨的脸色铁青,下巴的肌肉在抽动。他走到村长面前:“纳吉先生,村里还有多少人在观望?”

“大概有三分之二的人家还在坚持,老爷。”村长回答,“他们觉得也许明年情况会好转。而且,离开祖祖辈辈生活的土地,不是容易的决定。”

“如果政府能稳定粮价,或者减免一些农业税...”弗朗茨试探性地问道,虽然开发殖民地是他的政策,但是看到这个场景,他还是有些心软了。

村长苦笑:“老爷,我们已经向省里反映过很多次了。可是上面说,帝国财政困难,非洲开发、军工建设、军队等等都需要大量资金,没法减税。至于粮价,他们说这是市场规律,政府不能干预。”

侍卫长兰斯洛特凑过来小声提醒:“陛下,时间不早了。”

弗朗茨点点头,最后看了一眼那些即将分离的家庭,心情有些沉重地返回马车,农民可是他统治的根基之一,至少要有个度,再这么下去,搞不好,一村的农民都要破产。

而且,殖民部那边也发来消息,要移民的人数太多,经费需要增加1700万弗洛林,而且还有船等各项问题,当地殖民地房屋设施也可能装不了那么多移民,这都是问题。

又过了大概一个多月,弗朗茨的内务部发来一份报告,有民族主义者、投机分子、银行家勾结,想要煽动农民起义,最终被他们抓获,有了一起,肯定在各地可能都有苗头了。

弗朗茨知道再这么下去不行了,于是召集财政大臣布鲁克男爵和首相布尔伯爵商议此事,最终,弗朗茨拍板,跟银行家借贷2亿弗洛林,专门用于收购粮食,设立一个粮食最低标准价格,至少要让农民看到皇帝没有抛弃他们。

价格虽然仍低于危机前水平,但至少能让农民保本,或者赚一点。

这项被称为“皇帝粮仓计划”的政策迅速实施。帝国在各大粮食产区设立了收购站,以保护价格收购农民的粮食。仅1869年12月到1870年3月,就收购了400万吨各类谷物。

到1870年末,国际粮价开始缓慢回升,但奥地利政府的收购并未停止,只是规模有所缩减。截至1871年初,维也纳政府总共收购了约1800万吨谷物,其中小麦800万吨、黑麦400万吨、大麦350万吨、燕麦250万吨。这个数字相当于俄国6-7年的粮食出口总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