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打砸抢烧跟报告(2 / 4)

加入书签

抽屉里的文件散落一地。墙上挂着的普鲁士国王肖像被扯下来——“你不配挂陛下的画像!”一个学生愤怒地喊道。

最让卡尔心疼的是他收藏的迈森瓷器,被一个个摔在地上,碎片飞溅。书架被推倒,里面的技术手册、账本、信件全部被撕毁。

“电话线剪断!”有人喊道,“别让他们通风报信!”

咔嚓咔嚓,公司里所有的电话线都被剪断。刚安装不久的新式电话机——卡尔花了五百塔勒从奥地利进口的——被砸得稀烂。

打砸持续了整整两个小时。等学生们心满意足地离开时,兰斯特电力公司总部已经面目全非。

卡尔躺在一片狼藉中,鼻血染红了衬衫,左眼肿得睁不开,肋骨也不知道断了几根。老赫尔曼的额头破了个口子,鲜血直流。弗里茨抱着脱臼的胳膊呻吟。还有几个女职员们躲在角落里瑟瑟发抖,哭泣声此起彼伏。

“快...快叫医生...”卡尔有气无力地说。

好不容易,邻居帮忙叫来了救护马车。卡尔被抬上担架时,听到车夫在议论:

“听说了吗?兰斯特公司在郊外的发电厂也被烧了!”

“真的?那可是个大厂子!”

“可不是嘛!学生们说在厂房里发现了法文的技术手册,还有写给巴黎的密信!一把火全烧了!”

“烧得好!这些卖国贼就该...”

卡尔眼前一黑,彻底昏了过去。

在马车颠簸中,他最后的念头是:那些所谓的“法文技术手册”,其实是从奥地利偷来的德文图纸的法语翻译版——为了掩人耳目才做的。至于“密信”,不过是给那个挂名的法国顾问的新年贺卡...

可是现在,谁还会听他解释呢?

当晚,《柏林晚报》的头版标题是:“爱国学生捣毁法奸企业——兰斯特电力公司罪行曝光”。

文章详细描述了学生们如何“英勇”地清除了这个“间谍窝点”,如何在废墟中发现了“大量罪证”。至于卡尔等人的伤势,只在最后用一句话带过:“数名涉案人员在冲突中受伤,已送医。”

与此同时,在维也纳,弗朗茨正在翻看最新的市场报告。

“陛下,”他的私人财政总管欣喜地报告,“柏林的兰斯特电力公司已经彻底完蛋了。我们在普鲁士的市场份额预计将增长百分之二十。”

弗朗茨微微一笑,端起咖啡杯:“哼,跟我斗!”

弗朗茨忍这些仿制厂商,盗版者很久了。

据说弗朗茨的神圣电力公司因此一年能损失近亿的弗洛林,到底有没有弗朗茨不知道,但是给他的报告是这么写的了。

到了这个时代他才发现,什么专利意识,什么保护发明权,屁,出了国,管你是奥地利的皇帝还是伦敦的女王,照样仿制不误。

而一般欧洲国家为了本国的民族工业,会袒护这些厂商,这就让弗朗茨很恼火啊,自己花了那么多钱投入,还加上穿越者的一些记忆搞出来的“金矿”,怎么能让这些盗矿的人这么简单就偷走了。

这次算是狠狠地解气了一把,他借这个普法双方民众被民族主义冲昏头脑的机会,弗朗茨收拾了几个在法国、普鲁士对他的赚钱领域有阻碍的混蛋们。

...

1871年1月20日,维也纳,霍夫堡皇宫。

“陛下。”奥地利军事情报局局长马特·苏尔克少将敲门进入,他穿着笔挺的深蓝色军装,胸前挂满勋章,手里抱着一叠厚厚的文件。

弗朗茨正在品尝早餐——一杯浓郁的土耳其咖啡和几块萨赫蛋糕。他示意苏尔克坐下:“说吧,马特,我们的'新闻工作者'们最近表现如何?”

苏尔克打开文件夹,推了推单片眼镜:“陛下,'舆论行动'进展顺利。过去两个多月,我们在普鲁士境内成功组织了十七次大规模示威活动。”

“细节。”弗朗茨用银勺搅动着咖啡。

“1870年12月3日,柏林洪堡大学、卡斯勒理工学院,我们的人煽动了约三千名学生上街。口号是'打倒法国侵略者'和'保卫日耳曼尊严'。”苏尔克翻着报告,“1871年1月8日,柯尼斯堡大学学生会为领头人,两千五百名学生。1月14日,勃兰登堡门,这次规模更大,有近万人参加。”

“学生啊,”弗朗茨露出一丝微笑,“年轻、热血、满怀理想主义,却又如此容易被操纵。只需要几个慷慨激昂的演讲,几面飘扬的旗帜,再加上一点免费的啤酒...”

“确实如此,陛下。”苏尔克点头,“我们的特工乔装成激进学生领袖,在各大学成立了'爱国青年联盟'。只要稍加引导,这些年轻人就会主动走上街头。”

“继续。”

“更令人满意的是后续发展。”苏尔克翻到下一页,“随着局势升温,理性开始让位于狂热。从去年年底开始,柏林、汉堡、法兰克福等地陆续发生针对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