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偷来的橡胶〔打补丁〕(1 / 3)
奥属东非的姆特瓦拉,赤道以南的这片土地上,热浪与尘土交织。一家名叫“幸运”的酒馆矗立在镇子的主街上,褪色的木质招牌在烈日下吱呀作响。来此落脚的淘金者面容粗犷,殖民官员则西装革履却汗流浃背,他们络绎不绝地推开那扇永远关不严实的大门。
酒馆里光线昏暗,却因此显得凉爽。墙上挂着一幅油画肖像——一位戴着金丝眼镜的美丽女士,她有着地中海人的深色头发,却配着北欧人才有的碧蓝眼睛。画像下方的铜牌刻着:艾米莉亚·冯·威克汉姆女伯爵,酒馆创始人。
“新来的?”吧台后面,一个秃顶的德意志人正在擦拭酒杯,他是现任的酒馆经理,“盯着那幅画看的人都是新来的。”
“她...她就是传说中的女伯爵?”一个年轻的测绘员结结巴巴地问。
“正是,”经理点点头,“不过女伯爵阁下已经很久没来过了。听说在内陆的种植园里做研究,一待就是几个月。”
这时,一个满脸胡茬的淘金者放下酒杯,神秘兮兮地说:“你们知道吗?她可是世袭伯爵,第一代!皇帝陛下亲自册封的。”
“哼,”旁边的一个刚来的移民嗤之以鼻,“一个女人能做什么大事?八成是...”
话音未落,整个酒馆突然安静下来。老顾客们都用一种看傻瓜的眼神看着他。
“朋友,”一个脸上有疤的老兵慢悠悠地说,“在这里,可别乱说女伯爵的坏话。上个月有个比利时人也这么说,结果他的矿井第二天就塌了。”
“迷信!”那个移民不屑地说。
“是不是迷信另说,”经理擦着杯子,“但女伯爵确实是这一带的传奇。知道为什么这里的橡胶种植园能这么繁荣吗?知道为什么奥属东非能跟英国人竞争吗?都是因为她。”
酒馆里又热闹起来,各种关于女伯爵的传说此起彼伏:
“听说她会说十种语言!”
“我听说是十二种!”
“她第一次来东非就找到了金矿!”
“那算什么,她买的每支股票都能翻倍!”
就在众人议论纷纷时,角落里传来了琴声。一个瘦削的吟游诗人拨动着他那把老旧的鲁特琴。
“诸位,诸位,”吟游诗人马尔科清了清嗓子,“与其道听途说,不如听我说说女伯爵的真实故事。我可是在维也纳亲耳听过宫廷里的传闻。”
酒馆渐渐安静下来,所有人都转向了这个吟游诗人。经理给他倒了一杯最好的威士忌。
“这要从1860年说起,”马尔科喝了一口酒,开始了他的叙述,“一支环球科研舰队...”
...
1860年4月。
奥地利皇家科研舰队的旗舰“诺瓦拉号”已经在港口停泊了一个多月。表面上,他们在研究巴西的动植物,采集标本。但舰队中的一位年轻女性却有着不同的目标。
艾米莉亚·施密特当时只有24岁,是舰队中唯一的女性科研人员。她的身份是植物学家助理,但实际上,她精通植物学、地质学、化学等多个学科。更重要的是,她有着惊人的语言天赋和社交能力。
“赫尔曼教授,”一天早上,艾米莉亚找到了首席植物学家,“我想申请研究橡胶树,或者说橡胶树种子。”
老教授皱起眉头:“艾米莉亚小姐,您应该知道,巴西政府严禁任何人接触橡胶种子。这是他们的经济命脉。”
“正因为如此,我们更应该研究它,”艾米莉亚坚持道,“想想看,如果橡胶能在其他地方种植,会给世界带来多大的改变。”
与此同时,巴西方面也在密切关注着这支奥地利舰队。皇帝佩德罗二世亲自下令:“给他们最高规格的接待,同时注意保护好橡胶种子,我可不希望他们被偷。”
“陛下英明,”内务大臣说道,“我已经在所有种植园附近部署了军警。”
但他们都低估了艾米莉亚的决心和能力。
一个月后,在特兰科苏总督举办的舞会上,艾米莉亚遇到了改变她命运的人。
“请允许我自我介绍,”一位英俊的中年绅士向她鞠躬,“唐·卡洛斯·德·阿尔梅达,很荣幸认识您,施密特小姐。”
艾米莉亚优雅地行了个屈膝礼:“阿尔梅达先生,我听说过您的大名。您是这一带最大的种植园主。”
“那都是过眼云烟,”唐·卡洛斯苦笑道,“实不相瞒,我的种植园最近遇到了麻烦。一种奇怪的病害正在蔓延,如果不能解决,我可能会破产。”
艾米莉亚的眼睛亮了起来:“也许我能帮上忙。我对植物病理学颇有研究。”
接下来的几周,艾米莉亚频繁造访唐·卡洛斯的种植园。她不仅成功诊断出了病害的原因——一种罕见的真菌感染,还配制出了有效的药剂。
“您真是我的救命恩人!”唐·卡洛斯激动地说,“请告诉我,我该如何报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