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舆论宣传跟耶路撒冷攻陷(2 / 3)

加入书签

了精神:“三先令?只是坐在那里就行?算我一个!”他站起身来,差点打翻桌上的酒杯。

“太好了!”年轻人兴奋地说,“还有谁愿意加入?我们再需要至少二十人在使馆门前形成声势!”

酒馆里又有几个人举起了手,显然被那三先令的补贴吸引了。

青年皱着眉头看着这一幕,突然注意到那个刚进来的年轻人从口袋里掏出了几张传单,发给那些表示愿意参加的人。他好奇地伸手也接过一张。

传单上用粗体字印着:“抗议奥斯曼暴行!支持收复圣地!”反对“东方异教徒”。传单的角落有一个小小的徽标,上面写着“基督教团结联盟”,但没有任何关于这个组织背景的信息。

青年仔细看了看传单,又看了看报纸,忽然意识到两者的排版风格和用词非常相似。他眯起眼睛,开始怀疑这场突如其来的“自发抗议”背后可能有更复杂的故事。

“你们这个'基督教团结联盟'是什么时候成立的?“他问那个刚进来的年轻人。

“呃,几个月前?”年轻人含糊地回答,显得有些不自在,“我们是真正关心基督教命运的爱国者联合起来的...“

“有趣,”青年点点头,“你们的资金来源是?”

“这...这不重要,”年轻人避开了他的目光,“重要的是我们在为正义事业而战!“

青年没有继续追问,但他的眼神已经表明他有了自己的判断。在英国,这样的宗教煽动组织突然出现并不常见,除非有人刻意为之。而现在,奥地利正在巴尔干大肆扩张,需要英国公众舆论的支持或至少是不干涉...

“好吧,祝你们好运,”青年合上书本,整理了一下外套,“我得走了。“

当他经过那个年轻组织者身边时,故意低声说道:“替奥地利人传递信息是份不错的工作,希望他们付的钱足够多。“

年轻人脸色一变,但没有反驳,只是假装没听见,继续高声招募参与者。

在酒馆里,越来越多的人被那三先令的诱惑所吸引,准备前往奥斯曼使馆参加“和平示威“。没有人关心这场示威背后的真相,也没有人想知道那所谓的“基督教团结联盟“究竟是谁在操控。对他们来说,三先令和一顿免费的面包茶足以让他们举起任何标语,喊出任何口号。

而青年走出酒馆,寒冷的伦敦空气让他清醒了些。街上,几个报童正在大声叫卖今天的报纸,标题依然是关于奥地利在巴尔干的胜利。青年摇了摇头,拉起外套领子,融入了伦敦繁忙的街道中。

“呵,休假结束了,没想到找个地方看书都能遇到这种事情,奥地利人,有趣。”

“马车!我要去唐宁街!”

...

“万岁!!!”

“赞美上帝!”

“呜呜呜呜....”

耶路撒冷的圣殿山高台上,冲上来树立起奥地利国旗的士兵们兴奋地拥抱在一起,有高喊皇帝万岁的,也有赞美耶稣的,还有的开始嚎啕大哭,这里是奥斯曼军队最后固守的据点,已经完全被攻克了。

黑黄双色的帝国旗帜在微风中舒展开来,高高飘扬在圣殿山上,向整个耶路撒冷宣告着奥地利帝国的胜利。周围的城墙上还冒着黑烟,空气中弥漫着硝烟和血腥的气味,但此刻没有人在意这些。几个身材高大的提洛尔猎兵抱在一起,激动地流泪,他们中的许多人在攻城战中失去了战友,但此刻的胜利让他们将悲伤暂时抛在了脑后。

奥地利的指挥官舒莱尔男爵站在一处稍高的石台上,他身着深蓝色军服,看完升旗之后,眼中的疲惫之色尽显。他看着参谋给自己递过来的伤亡数据,皱了皱眉,虽然主要是殖民地部队,这些炮灰当主力消耗,但是奥地利人组成的正规军也参与了攻坚,伤亡了三千多号士兵。

“幸亏我们有这么多殖民地部队可以消耗,”舒莱尔男爵低声对身旁的副官说,“否则这个战役的代价会让维也纳难以接受。”

副官小声回答:“是的,将军。最后一次进攻中,东非的殖民部队伤亡尤为惨重,有整整一个营在城墙下被奥斯曼的炮火覆盖,几乎全军覆没。”

“无所谓,反正都是些黑人炮灰,他们来到这里的命运已经被上帝安排好了,活下去就会获得新的人生,死了,也算是为主效力了。”

舒莱尔男爵的目光投向远处,那里一群身穿黑色和茶色军服的士兵正在高声唱着《天佑皇帝》,脸上洋溢着狂喜之情。这些天主教徒士兵们从小就听说过耶路撒冷这座圣城,在他们的信仰中,这里是主耶稣受难和复活的地方,是世界的中心。而今天,他们亲手将这座圣城从“异教徒”手中夺回,这对他们来说不仅是军事胜利,更是精神上的巨大满足。

一个满脸胡须的上士双手握着一个小十字架,跪在地上声嘶力竭地祈祷,眼泪顺着脸颊流下,打湿了他的军装。他旁边的几个战友也跪了下来,有的默默祈祷,有的低声唱起了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