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塞尔维亚(2 / 3)
得罗维奇将军用沉重的语气说道,“我们的城墙根本无法抵挡他们的轰击。”
房间内一片沉默。大家都明白,塞尔维亚沦陷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了。但是,为了展现出塞尔维亚对奥斯曼帝国的统战价值,他们不可能一枪不开就全部逃跑,要不然连战后当大国狗腿子的机会都没有。
首相加拉沙宁敲了敲桌子:“我们必须坚守,至少要守住贝尔格莱德三个月。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就算是胜利。同时,我们需要立即开始疏散平民,妇女、儿童、老人统统撤离。”
大公点点头:“我的家眷和部分内阁成员将前往伊斯坦布尔。加拉沙宁,你最好开始准备组建流亡政府的事宜。”
加拉沙宁摇摇头:“不能是伊斯坦布尔,那地方对我们没有任何用处。我们应该在伦敦或者巴黎组建流亡政府,争取英法的支持。”
大公沉思片刻,最终点头同意了首相的建议。会议结束后,贝尔格莱德开始了大规模的准备工作。
贝尔格莱德原本有三万多常住人口,在巴尔干算是大城市,但以全欧洲的标准来看,只能算是中偏小城市。然而,在战争爆发后的两个月里,这座城市的人口已经膨胀到了八万多人:两万左右的奥斯曼士兵,剩下的基本都是塞尔维亚新扩充的军队。
如此小的城市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接纳这么多人,必然引发各种混乱。街道上挤满了穿着各式制服的士兵,粮食、水和住所的短缺导致了频繁的冲突。尤其是在奥地利仅仅派遣了几支侦查队的情况下,城内就已经流言四起,恐慌蔓延。
“奥地利人已经攻破了北部防线!”
“他们有会喷火的恶魔机器!”
“大公已经秘密逃走了!”
“恶魔!降临了!”
各种谣言像野火一样在城中蔓延,加拉沙宁首相不得不派出卫队在街头巡逻,并下令处决散布谣言的人。
所幸奥地利一直没有发动真正的大规模进攻,这给了加拉沙宁宝贵的时间来稳定局势。他利用这段喘息之机,开始有序地疏散平民,同时疯狂输送物资、修缮城防,试图将贝尔格莱德改造成一座能够抵抗现代炮火的要塞。
城墙上,工人们日夜不停地加固防御工事,堆砌沙袋,挖掘战壕。大街小巷中,没撤走的妇女们缝制沙袋,孩子们则帮助收集金属制品熔炼成弹丸。
然而,这一切需要时间,而面对奥地利这个庞然大物,再多的准备时间可能都不够。当塞尔维亚的间谍传回消息,说奥地利第十一军已经出发前往贝尔格莱德时,陆军总司令米洛什·彼得罗维奇将军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沿途阻击这支先遣军。
对总司令这个大胆的想法感到很疯狂的,大公很无奈,他觉得自己的将军是不是疯了,守城都守不住,难不成要打野战。
不过总司令彼得罗维奇将军解释了半天还是说服了大公,“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大公殿下,我计划带领用常备军扩编的第三师,在德里纳河谷设下伏击。即使无法击退他们,至少也能拖延他们的进军速度。就算只能拖延几天时间,我们也能有多的时间加固城防和运送物资。“
于是在一个清晨,彼得罗维奇将军率领七千“精锐士兵”,悄悄离开了贝尔格莱德,向西北挺进。这些士兵是塞尔维亚最精锐的部队,全部装备了米涅步枪,经过至少相对于现在新兵来说还算完整的军事训练(不能和西欧中欧国家比)。
在德里纳河谷一处狭窄的山口,塞尔维亚人设下了伏击。他们在山坡上隐蔽起来,等待奥地利人进入伏击圈。
两天后,奥地利第十一军的先头部队出现在山谷中。灰色的军服队列整齐地行进着,丝毫没有察觉危险。当第一声枪响划破宁静时,奥地利人陷入了短暂的混乱。塞尔维亚的伏击部队从山坡上倾泻下密集的弹雨,造成了一定的伤亡。
然而,奥地利军队很快就恢复了秩序。他们的炮兵迅速调转炮口,开始轰击山坡上的塞尔维亚阵地。与此同时,一支骑兵部队绕道山谷后方,切断了塞尔维亚人的退路。
战斗持续了三个多小时,彼得罗维奇将军就意识到不对劲了,他的部队伤亡太惨重了。他下令部队分散撤退,利用对地形的熟悉,突破奥地利的包围圈。
最终,塞尔维亚军队损失了近两千人,但确实如彼得罗维奇所料,这次伏击拖延了奥地利军队的进军速度,为贝尔格莱德赢得了宝贵的三时间。
回到贝尔格莱德后,彼得罗维奇将军直接去见了大公,汇报战况。
“我们打了一场漂亮的伏击战,虽然最终不得不撤退,但至少拖延了敌人近一周时间。”
而大公拍拍他的肩膀:“做得好,米洛什。这些时间对我们来说非常宝贵。加拉沙宁已经完成了大部分平民的疏散,城防工事也加固了不少。”
“但这远远不够,”彼得罗维奇摇头,“大公阁下,这支先遣部队的火炮威力就有些恐怖了,恐怕还不是奥地利人真正的重炮,我估计它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