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1865年上半年(2 / 3)

加入书签

> ...

整个1865年上半年,奥地利一直在进行军队整顿,通过1864年丹麦战争,1864年的丹麦战争虽然以胜利告终,但也暴露出了奥军装备、战术和指挥体系中的一系列严重问题,引发了弗朗茨和军事领导层的高度重视。

在宽敞的霍夫克里格斯拉特(帝国战争委员会)会议厅内,红木长桌周围坐满了帝国最高军事领导。

“先生们,丹麦战争的经验教训必须认真总结。”总参谋长赫斯男爵严肃地说,他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上一份厚厚的战后评估报告,“我们取得了胜利,但付出的代价却远超预期。”

陆军部部长德根菲尔德伯爵首先提出了关于洛伦茨后装步枪的问题。这种步枪曾被视为奥地利军队的骄傲,但在实战中暴露出诸多缺陷。

“洛伦茨步枪的14毫米口径确实过大了。”德根菲尔德伯爵展示着步枪弹药,“士兵们抱怨弹药太重,平均一名步兵只能携带40-50发子弹,而在激烈战斗中这些弹药甚至不够维持半小时。”

参与会议的军需官克劳斯上校补充道:“在施莱斯维希的几场遭遇战中,许多连队在战斗中途就弹尽粮绝。后勤部队根本跟不上后装步枪的弹药消耗速度。”

更严重的是,洛伦茨步枪使用的仍是传统黑火药弹药,这严重限制了其射程和穿透力。在潮湿天气里,黑火药还容易受潮,导致武器失效。

“提取器机构设计简陋,在连续射击后经常发生卡壳故障。”武器专家安东·冯·施泰尔指出,同时展示了一系列从前线收集的损坏枪机,“击发机构与枪机配合不良,导致不点火现象频繁出现,特别是在寒冷天气下。”

除了步枪外,陆军部提出,现有的炮兵火力出现了不足的情况,按照现有的陆军作战理念,奥地利军队是将炮兵分散配属给各步兵单位,一般最低是旅一级,参与作战的阿尔布雷希特大公在观看了普鲁士王国对迪伯尔要塞的攻坚战时候,觉得集中使用炮兵更难发挥其火力优势更好,提出了将现有的独立炮兵团整合或者升级为独立炮兵旅甚至独立炮兵师,直属于军团,形成炮兵集群。

另外,陆军强制退役了一批仍然执着于让士兵列队冲锋,丝毫不顾及士兵伤亡的将校,保守派军官的势力大幅减退。

...

经济方面,奥地利在1865年上半年,主要是跟合并统一以来的南德诸邦和萨克森王国等邦国进行经济谈判,确定了最终实现货币统一化,以及取消关税的政策,这将随着金本位制改革一并进行,时间长度为两年。

工业方面,任命维尔纳·冯·西门子男爵为工业促进委员会会长,负责政府跟企业之间的联络,大规模设立国有企业和合资企业,集中国家资源发展关键工业部门。工业促进委员会确定了四个重点发展领域:

1.基础材料与能源工业:

在波希米亚地区的克拉德诺,奥地利最大的国有钢铁企业正在建设中。这座占地超过200公顷的大型联合钢铁厂将采西门子和马丁先生刚刚发明的,非常先进的平炉炼钢法,年产能规划达30万吨。

相比于贝塞麦转炉炼钢法,平炉炼钢法具有更好的温度控制和更高的灵活性,能生产出质量更稳定的钢材

“钢铁是现代工业的基础,我非常赞同皇帝陛下的远见。”负责该项目的工程师维特根施泰因解释道,“高质量的钢材将为我们的铁路、造船和机械制造业提供关键原材料。”

除了钢铁,奥地利还加大了对有色金属冶炼的投入。在蒂罗尔的施瓦茨,新的铜冶炼厂开始试运行;在斯泰尔马克的布鲁克,铝业研究中心正在探索更高效的铝生产方法。

能源方面,煤炭仍是工业的主要动力来源。在西里西亚和摩拉维亚地区,国家投资扩建了多个煤矿,并引入了蒸汽驱动的抽水系统,使得开采深度和效率大幅提高。

同时,水力发电作为新兴能源形式开始受到重视。在奥地利阿尔卑斯山区,工程师们已经开始规划一系列水电站项目,奥地利拥有欧洲最丰富的水能资源之一。

石油方面,奥地利加大了对罗马尼亚地区的石油开采与探索,同时设立储存设施。

2.机械与交通设备制造

“没有先进的机械制造业,一个国家就无法真正实现工业化,所有其他工业部门都依赖于机械设备的供应和更新。”——工业大臣威廉·冯·舍勒男爵。

在维也纳南部的维纳-诺伊施塔特,帝国最大的机车制造厂正在紧锣密鼓地扩建。这家工厂原本主要生产蒸汽机车,现在其任务扩展到了全方位的铁路装备制造,包括客货车厢、信号设备和轨道配件。

“到今年年底,我们的年产能将达到200台机车和500节车厢,”厂长格奥尔格·西格尔自豪地介绍,“而且我们已经开始研发更先进的复合式机车,这种机车将比现有型号节省20%的燃煤。”

在运输工具领域,奥地利并不满足于铁路装备的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